第二十四章 當個牛馬販子而已,咋還考驗她的動物學知識呢?!
朱令儀帶着一串牲畜走這一路,看熱鬧的人多,感興趣的人也不少,多少也聊到價錢。
現如今的大裕朝各種牲畜都緊缺,别說馬匹了,就算小毛驢都不好買,就算是富足人家想買牛、馬也得拿着錢四處打聽消息。
就朱令儀掌握的信息看,一匹成年馬(不是老馬)價錢在40兩~100兩,看年齡和成色,戰馬最貴,好的幾百兩打不住;
一頭剛成年的健壯公牛10兩上下,成色稍微差一些的也得8兩,母牛一般舍不得賣,賣的話不低于至少15兩。因為母牛可以每年生崽,隻要配了種,那就是源源不斷的小牛。
雖然有點誇張,但基本就是這行情。
還有驢,沒想到一頭小毛驢都要3兩左右的價錢,大青騾子也不便宜,雖然比不上馬,也比牛貴許多,還不好碰上,基本沒有20兩不用考慮。
山羊的價錢倒是沒打聽到,畢竟村裡人還沒富裕到誰家吃得起羊肉的。
朱令儀望一眼圍觀的人群,和村長商量:“問問都誰家有意向買的,每家出一兩個做主的人來看就行,别都忽地圍上來,牲畜受了驚再尥蹶子給誰一下。”
這種大牲畜的一蹶子不是誰都能承受的。
姜村長自然是好好好,他出面交涉了,村民還是很給面子的。
這邊就有十來個村民站了出來,其他圍觀的人都被村長攆回去:“都瞅啥?地裡活兒都幹完了?明年都不想吃飯了是不是?看牛就能有飯吃啊?走走走,趕緊該幹啥都幹啥去。一天天的。。。。。。”
村民嘻嘻哈哈地散了,嘴裡還叨咕着今天這件新鮮事兒。
也有好信兒的,嚷着:“老三呐,趕緊去給你大舅送個信兒去,這還沒到鎮集上呢,他們那還不知道信兒呢。”
那邊也在喊:“我說大小子,去給你老叔他們送個信兒去,快點跑。讓他們趕緊來。”
還有那張羅給娘家送消息的,“當家的,我這就收拾一下帶着孩子回去一趟,給我爹送信兒,他張羅買牛、買驢都好幾年了。這可不能再錯過去了。”
=======================
朱令儀這次帶出來的有公牛9頭,大青騾子2頭,小毛驢14(母的4頭,公的10頭)頭,還有山羊7隻。這些牲畜加起來有三十出頭了,她這好歹算是個不小的牛馬販子了。
這些牲畜都上了鼻環的,買牲畜的村民不由歡喜,野性大的牲畜要是不上鼻環,可沒那麼馴服,讓它們幹活得現教現學,脾氣不好的不合作,有了鼻環就老實多了。再者,也是省錢省功夫的好事呢。
朱令儀是先頭曾聽梁家兄弟提氣過上鼻環的事兒,于是除了山羊,其他的大牲畜都讓随身寶給打了鼻環提前給穿上了,她在山上弄還能就近看着傷口,有啥問題還能上個消炎藥,村民自己弄,她擔心大熱天給牲畜感染了啥的,甯願自己多費點事兒。
這些挑選牲畜的人先是一窩蜂的圍上去,又分成幾夥兒,在各自感興趣的牲畜那邊指指點點,左看右看,上下品評。有時候幾個人還為了誰對誰錯争執起來,吵吵個不休。
村民最先挑的還是耕牛。
這個說骨架好,毛光滑,腿有力,是好牛,那邊有人就說腰太長,幹不了長活;這個說兩對牙,剛成年的牛,又有人說得看蹄夾。
朱令儀都不知道買個牲畜而已,要求都怎麼多麼?不過,有人相中了一頭牛,要求看牙齒什麼的,她還是點點頭,允許上手。
雖然她不太懂這種方法,但這也不是什麼不能看的,她氣場微微散開,這些動物就都老實了下來。保險起見,她親自敲了敲老牛的頭,酷酷地對老牛交代:“張開嘴看看牙,不許咬人。”
然後又哄騙道:“給你們找個好人家,好吃好喝,就幹點活兒,村裡沒有狼沒虎豹,生活好着呢。”
那邊買牛的大叔還接茬,“對對,冬天睡屋子裡,夏天給你洗澡刷毛,趕這個秋收就攢了豆莢草料給你。”
簡直跟伺候祖宗似得。
由此也可見,這些牲畜對各家的重要。
一位大叔初步相中了一頭大黑牛。
“大黑差不多3歲,正是健壯的好體格,”她是不咋會看牙齒和蹄子,但她有随身寶可以分析牛的體質好不好啊。她帶來的不論大小牲畜都選好的,村民攢錢不容易,買到不好的多糟心,而她大不了再辛苦點去找野牛群,再去圈就是了。
這位姓田的大叔一手拉着大黑牛的鼻環向上,一手搬開嘴,數大黑的門牙。
朱令儀随意瞅了一眼,看到大黑上門牙的地方光秃秃的,吓了一跳,暗自驚道:“卧槽,咋回事兒,上邊咋沒牙了?别是老掉牙了吧?”
又想,“不應該啊,随身寶肯定不會騙她的,再咋也不能把個老掉牙的家夥趕出來,這誤差可有點大了。”
正暗自琢磨呢,那邊田大叔已經歡喜地摸着大□□:“才三歲牙口,正正好。”
朱令儀眼珠一轉,略略放下心,暗自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