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說,大夥都重視起來,紛紛看向張二哥。
張二哥在鎮集上擺剃頭攤子也好些年了,平時不怎麼多話,偶爾有村民家有小兒需要剃胎發啥的才找他。
剛出月子的孩子頭頂囟還沒長好,小孩兒也不會老老實實等着剃頭,萬不能把頭皮刮壞了,這就相當考驗手藝,别說自己家沒那樣鋒利的剃刀,就是有也不能随便下手,必須找剃頭師傅。
按照本地風俗,一般孩子周歲前至少得剃三回頭,也有為了孩子頭發長得好,剃五回的,再多也沒有了。所以,時間久了,大家都習慣性地叫他剃頭張,早忘記他本名了。
沒想到啊,這剃頭張還有這手藝?!
這可真是稀奇了!
不管是不是打算買牲畜,人都有好奇心,紛紛朝着剃頭張嚷嚷:“你這還是真人不露相啊。說說,說說。”
朱令儀也跟着好奇地聽,她也是新手,她也不懂修蹄子啥的啊。
=======================
剃頭張腼腆地笑笑,“沒啥。”
指着牛和驢子對大夥解釋道:“牲畜的蹄子跟人的指甲一樣會長長的,野生的時候天天在山裡跑自己就能磨薄,家養了以後每年春秋都要看長得咋樣,太厚了,長歪了,長卷了,都得修掉,不然耽誤幹活是小事,大事是會生毛病。”
“哦~這樣啊,這還真不知道,沒養過牲畜呢。”
朱令儀也是頭一次聽,心知梁大哥把台子都給她搭好了,她也立馬上道地對張二哥道:“張二哥,麻煩現在就幫我瞅瞅這些家夥,看有沒有需要修蹄子的。”
剃頭張點點頭,也不說話,先去看了踏雲。
踏雲對他很是警惕,朝他又是打鼻噴,又是擡蹄子的。
剃頭張顯然不當回事,轉圈看了一遍,點點頭,“這應該是頭馬,蹄子長得不錯。你要是長期騎馬,最好修一修,打上鐵掌,既耐磨也不容易受傷。”
哎嘛,朱令儀是真沒想到,這還真知道打馬掌呢。
高人啊!
“打馬掌”可是她在曜日基地學院讀書的時候聽一個教古文學的老師講的。當時孩子們都當故事來聽,後來那位老師還很遺憾地表示,現在已經沒有人類騎的馬了。策馬奔馳的描寫僅僅存在于文學故事裡雲雲。
現在她來到的這個世界難道是老師說過的遠古世界?念頭一晃而過,無暇細想。
剃頭張又挨個看過牛和驢子、騾子等,都是野生的,自己磨得都不錯,自然也有随身寶提前挑選的緣故。
“這兩頭騾子看蹄子年歲都不大,往後要是拉車啥的,最好修修蹄子打上鐵掌,牛和驢子每年看看長得咋樣,長了不好了就修一修,不用打掌。”
然後說踏雲,“這馬貴價,最好去衙門上個戶口,打個火印。照理,這些牲畜都是大宗家财,衙門裡有說得上話的,最好去登記一下,不過,經過衙門怕是得交些稅錢,再不然村裡自己打個記号也行。”
有些事不在前面做,事後發生了再去找補也是麻煩。
朱令儀聽張二哥這席話就知道人家是行家,比她懂得多,而且,這也是教她呢。朱令儀尋思,現在要是有盒香煙,她立馬給遞上一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