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車隊出發
朱令儀看姜村長和姜老爺子也一臉不贊同的樣子,知道嘴說沒用。
“你們跟我來。”
如果,村裡最有實力的兩戶人家要是沒人報名,她就算白走這一趟。
倒不是找不夠人手,畢竟這些人她都熟悉,算是知根知底,用起來更放心,也更順手。
她再厲害也沒自大到什麼人都往隊伍裡收。
這兩個村裡的大部分男性都接觸過,算是“自己人”吧。
她指着停在外面的新型雪爬犁道:“這是我保證能在大雪天順利行走研究的新型雪地車,叫雪爬犁,也叫雪橇車,冰車都行。
我這次不光去京城,沿途有大城市也會停留幾日,回來也會帶當地的特色貨物回來。
每輛車配兩頭大牲口拉車,再配兩到四個人押車,一共十輛車闆車,十五輛雪橇車,這次走一趟年前回來。
我這裡大概需要五六十個成年男性,要沉穩,體格健壯,會趕車的優先。
雖然我能保證安全,但路上的風險還是會有,所以,膽小體格弱的就不要了。”
要不是她自己沒法整這麼大一個車隊,她都不稀得雇人,自己用随身寶就帶貨走了,可惜,那樣是不成的。
“每人三吊工錢,包吃包住,保證安全。”
三吊錢啊,一頭小毛驢差不多了!
隻是大部分村民實在畏縮,猶豫不決,她隻得把話放下先回縣城。
機會她給了,不樂意抓住也沒法子。
倒是縣城的店鋪門前貼了同樣的招人告示,不到半天就圍了裡三層、外三層的人打聽消息。
報名帶準備就五天時間。
五天裡,除了前兩天報名的人稀稀拉拉,後面三天一下子多了幾百号人。
從幾百人裡選出六十個壯漢還是很容易的。
這些人裡有她熟悉的梁家三、四、五、六、七哥幾個。
不知道最後咋相通的。
反正小八要去她沒讓,咋也得給人家留幾個在家裡啊。
不然,老子娘不得擔心死了。
還有梁家二姐夫丁二春,他家日子不好過,自打上次跟着打魚發了一筆小财,對朱大俠那是非常有信心的。
别人還沒下決心去的時候,人家都開始收拾包袱了。
姜家看梁家人去了不少,也合計了兩天,來了四個族中兄弟,大姐夫是家裡頂梁柱就沒去。
此外,雜貨鋪的李東平也舔着臉要跟着去湊個數,見識見識京城啥樣,畢竟他們這小地方,如果沒有大商戶帶着,誰敢走那麼遠的路啊。
别說天氣狀況,就是光聽說有山匪路霸也打怵啊。
不光村裡,縣城裡更是不少尋活路的緊着報名。
冬天缺進項,一家人要吃要喝,再省能省多少?
縣城裡就那麼些活計,整個冬天就靠勒緊腰帶度日,如今有個包吃包住還安全的機會一兩個月就能掙三吊錢,搶瘋了。
朱令儀挑選出一百五十多人,先訓練三天,每天都淘汰一波,最後根據車輛和人員配比,留下了九十人,足足比當初的預想多了三四十。
沒法子,除了貨物,随行人員的吃喝拉撒也得裝好幾車,人少了,掰扯不開,再說,反正走的也慢,她又去趕了些長毛牛和騾馬羊啥的,一路走一路吃一路賣,總不能跟着她真的風餐露宿、爬冰卧雪。
又加上牲畜的草料啥的,這又好幾車,最後就整出這麼多人。
自己這邊,這次她帶着石掌櫃一起去。
到地方張羅買賣總不能全靠她出面,她可是雇了大掌櫃的人。
此外,還有嚴師傅,楊老實,還挑了兩個跑腿的小子,至于店裡的夥食讓楊嬸子過來做。
她這個主人不在家,閑着也是閑着,給誰做飯還不是東家說了算。
=========================
這天東方破曉,晨曦中,大地白茫茫一片銀裝。
明陽山貨店門前,長長一溜的闆車和爬犁,裝得又高又滿,上頭都用桐油布遮着。還有幾十頭大小牲畜,排成兩列在車隊兩側。
頭尾兩輛車上,各插着一杆大大的三角錦旗,金紅色旗幟雙面都繡着好大一個“朱”字!
在“朱”字下面有一行略小的黑字:明陽山貨行!
排在中間的闆車和雪爬犁上都插着一杆略小的車旗,除了小一些外,每面旗幟上都繡着一個編号,從一到三十九。
這些車裡除了凍魚和山貨,還有随行人員的吃喝住行用的東西,甚至鍋碗瓢盆、少量幹菜、引火的松針艾絨,各種米面雜糧,油鹽醬醋、幹菜腌菜,大白菜蘿蔔等等,還有很打一部分是給牲畜帶的口糧:有雜豆,豆粕子、豆餅子、預備的幹草、鹽磚等等。
另外一部分就是人和牲畜萬一生病預備的藥材和熬制好的藥湯子凝成的塊,需要的時候煮一煮,對付一下。
還有一車都是特制的桐油布,這個東西可以遮風擋雪,萬一在野外停留,支帳篷全靠它了。
這東西她讓随身寶特地“加工”過,外邊看着隻是略厚實些,但更柔軟,不那麼硬邦邦的,最主要是裡面悄悄溶入了特殊保暖材料,抗的零下三五十度寒風不成問題。
要說多暖和也不是,但肯定三兩天的凍不壞人和牲畜。
如果細心就能發現,現在每個牲畜的腿上都包裹着一層“保溫草”。從蹄子到膝上,都保護了起來,不但抵抗寒風,還不耽誤行走,這也是她特地弄出來的。
甚至有些跟着夥計的鞋子實在沒法看,都露着腳趾頭呢。
她讓所有人抓兩把草,互相幫忙編個草鞋包裹在鞋子外頭,不但暖和還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