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乙早等在門前了,見老大帶着人過來,忙拿鑰匙開了門鎖,“大人小心,朱大俠小心,裡頭空了有些日子了,灰塵大。”
朱令儀打量這處商鋪和心裡記下的圖冊信息對比,嗯,還是看到實地更加直觀。
“這鋪面有四層樓,開間三大間,每層都有臨窗的大看台,窗子都是琉璃的。”小乙提前有做功課,此時承擔起介紹的職責,他一邊說一邊帶人走内部的樓梯上樓。
朱令儀邊走邊打量,問道:“這裡的商鋪最高的幾層?”
小乙耐心解釋道:“京城不允許城樓和瞭望台以外的建築超過五層,五層的一般都是王爺府邸,民間的最高就四層了。”
也就是說,這商鋪原本的主家身份隻在王府之下,看來是犯了大事兒,不然也輪不到她挑揀。
“這鋪子原本是經營金石玉器和書畫擺件古玩之類的,内外設施都比較上檔次,搭理得也幹淨整潔,維護的也好,每層除了多寶閣、櫃台還有小倉庫,用來存放貴重物品。”
朱令儀還看到每個樓層都有幾個隔間,裡頭桌椅案幾都很貴重,應該是接待某些客人的地方。
“這裡頭還有茶水間?”
傅謹扭頭看小乙。
小乙忙點頭道:“是,是有。”說着,他前頭帶路往旁邊的地方拐,走過一個通道,就看到後面的一個隔間,裡頭不算大,但有兩個小火爐,帶着銅壺和整套茶具的櫃子和台子都齊全。
朱令儀瞅了瞅,點點頭,小乙帶着樓上樓下轉了一圈,然後去看商鋪帶的後院。
對商家來說,前面的鋪子固然重要,但後院同樣也不可忽視,畢竟這樣的正街面幾乎沒有給卸車下貨的地方,隻能從後院來。如果地方太小,車都進不來就夠嗆。
不過,顯然這家前主人是個豪闊的,後院不但有三個大的庫房,一個大院子,還帶着兩個小院子,水井、廚房,牲口棚、柴草棚都有,甚至還有兩個環境優雅的客室。這就是一般是大宗交易或者接待貴客用。
朱令儀去跨院裡轉了轉,有鍋有竈,看來是内部有夥食供應的。
“這樣的三間四層樓的商鋪,在京都的繁榮大街上,如果有人出手不會少于5萬兩,當然,即便有人出5萬兩也肯定買不到。”
幾個人又去看了後巷子,“嗯,還挺寬敞的。”
她們來的還算巧,正好趕上附近商鋪的貨車進來卸貨。
各家的貨車進了巷子都還算自覺,都把一側的路讓出來,直接從後門趕車進院子卸貨,倒是不耽誤别的車進出。
附近幾家百忙中早注意到隔壁的動靜了。
此時探頭探腦的都在觀望,有底氣的掌櫃甚至直接走出來,朝小乙打聽消息。
一邊打聽還一邊拿眼瞥着這邊的兩個人。
小乙仰着鼻孔,斥道:“瞎瞅啥呢!”
“這位小爺,不知這鋪子可是有了新主家?”都是背後有人的,但大内的更不好惹,那人把一個沉甸甸的小荷包塞進小乙手裡。
伸手不打送禮的人,不涉及什麼機密的事情上,小乙還是可以買個面子給金子的。
他哼道:“要是這位看中了這裡,你們這左右的都有福氣啦。”
挨着朱大俠,這是福星啊,别的不說,至少年底了那些打算發點不義之财的賊人怕不敢來,就是來了也不得見有好果子。
可不是借光了麼。
“那,不知這位是。。。。。。?”
“朱大俠聽說過沒有?!哼,想來你們也未必知道。”
嘿,還别說,一般京城百姓可能不知道,但這些豪門貴戚下面的掌櫃還真有人誰知道的。
“哎喲,是傳說百裡外一刀斬首的那位?!”
啧啧,這都傳的什麼啊,這會兒都百裡外了?
不過,沒人去糾正這些小細節,意思就是那個意思,大家明白着呢。
小乙翻個白眼,嗯了一聲,就殷勤照顧兩位大人去了。
***
朱令儀跟着傅謹跑了一天,從京城到郊外,最後,商鋪還是看中了第一家。
這家寬敞不說,後院大,裡頭格局基本不用動,簡單打掃就能直接上貨了,最主要的,朱令儀看中它的後院巷子比别處寬敞,進出貨車兩輛交錯很寬松,不像其他巷子要一個進另一個就要等,窄了差不多一條車道。
傅謹解釋道:“京都已經曆經六朝了,當初最早的繁榮大街後面巷子也沒這麼寬,曾經有個皇子在這裡開過皇子府,整個大街的規格都跟着改過,從那以後這條街都比别處寬敞。”
隻是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早就不見當年的皇子府了,隻有街道還是那個街道。
因此,這裡的商鋪等地産是最搶手的。
這要不是皇帝指定,他也沒法給她撿這便宜。
至于宅子,京城有東富西貴,南貧北賤之說,東西兩城,朱令儀是不想了。
且不說繁榮大街上那麼好的一個鋪子被她拿到手就夠惹眼的了,再說,她可以住在鋪子後院,宅子頂多安頓夥計們啥的,隻要地方夠寬敞,生活方便最重要。
朱令儀看中城南的一處三進院子,地段不算好,就是屋子夠多,院子夠大,維護的也用心,不用修繕就能用,而且附近有菜市場,湯池,離熱鬧的街面就兩條巷子。
“這邊就挺好,消費比較低。”真要住在城東或者城西,随便出門就碰見個達官貴人不說,随便吃個面都比城南貴兩倍,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