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過年啦(一)
臘月二十八,梁家三個兄弟老六、老七和小八特地來送年禮。
楊老爹早前抱回來的兩隻小土狗已經能對着來人叫喚了,聽到狗叫聲,楊老爹出來看門。
這陣子來家裡送年貨的人還真不少,好些都是街裡跟着去過京城的人特地來走動的。
他們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離開過縣城,如今家裡有個人去了趟皇帝老子呆的京城,還全須全尾的回來了,那真是祖墳冒青煙了,絕對念叨好幾年的榮耀事兒。
所以,不管家裡過的咋樣,過年都來走一趟,感謝提攜。
朱令儀聽聞是梁家兄弟還有些意外,畢竟鄉下離得還是挺遠的,道:“快,招呼進堂屋說話。”說着,撿出來幾個包的比較多的紅包,一會兒給梁家的小孩們帶回去。
“給少俠提前拜個早年嘞!”
“祝您來年發大财,事事順心!”
“祝您明年生意紅紅火火,财源滾滾!”
。。。。。。
“好好,都發财,咱們明年都發财哈哈。”
“路上凍壞了吧?這邊暖和,來,坐這邊兒。”
“嘿嘿,還行,咱們穿得暖和,趕了牛車呢。”
朱令儀把還有些燙的炒栗子挪到幾個人跟前,“剛出鍋的,正好吃,還能暖暖手。”
栗子被楊嬸子提前開了口子,用糖水煮過,再用炒鍋炒幹的,味道軟糯香甜,還不幹。
朱令儀照例問了家裡都好之類的話,然後道,“我瞧着老七和小八,還有六哥都長個頭了吧?”她說着拿手比劃,“少說得長了一指?”
老七見她并沒有因為開了京城的大鋪子,雇了許多人手就跟他們見外,當下也不見外地道:“其實,你也可以叫我七哥的。我好歹比你大一點點。”
一直把他和小八搓一堆兒,當小孩子呢。
朱令儀瞧着這個第一個發現她沒有鹽,并把家裡的腌菜給她吃少年,好笑道:“咱們各論各的,你要是再大個兩歲興許夠格,現在不成。”
小八依舊有些跳脫地道:“當哥有啥好的,還得掏紅包。”
引得大夥一陣笑。
梁六哥道:“年前這陣子家裡忙活走不開,這不昨天總算差不多了,我爹娘讓給你這送些應年的東西,這是三嫂特地腌制的小鹹菜,說少俠你愛吃。這是我二嬸做的熏魚,這是我娘下的醬,我娘說年裡吃的油膩,這個可以調口味,都是自己家做的。”
朱令儀欣喜地挨個看過去,“嗯,太好了,早想這一口呢,我可不客氣地收了哈。”
“我這裡炒了不少山貨,做了豆腐,炸了豆腐泡,各種丸子,等會帶些回去。”
走動是互相的,不在送啥,主要是個心意。
閑聊中說起,最近村裡各家一下子都多了不少親戚。
以前窮,不是實在親戚的都不咋走動,就怕借錢借糧啥的,家家都不寬裕,可以理解。
現在聽說村裡回來的人都發了,上門說親的,做媒的,攀親戚關系的,哭窮的,簡直熱鬧的不行。
小八嗤笑道:“我都多了個拐三道彎的舅公,老七更慘一下多了兩個八百年沒來往的舅爺和姨奶。媒婆更是來八回。”
老七都忍不住吐槽,“你不知道,回家到現在這人就沒斷流過,吃飯都吃不消停,還沒法不讓人來。”煩都煩死了。
“不是有句話麼,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就是這個意思了。”朱令儀撫掌大笑,“這下好了,你們哥倆肯定成了各個丈母娘眼裡的香饽饽了。”
都不帶問号,直接肯定句。
梁六哥吃吃笑着瞄一眼老七和小八,道:“可不是麼,剛開始我娘還挺美的,後來一天來了三四個說媒的,我娘才覺得不大對勁兒。出門一打聽,幾乎家家都這樣,說是這次跟着去過京城見過世面的都香了,沒成親的更是。”
還有出了趟門長了幾分見識就想退親,換個更好的呢。
這就不說了,免得大過年的讓少俠堵心。
聊了好一會兒,又代表爹娘邀請朱令儀過年閑着的時候到家裡去,坐一起吃頓飯,熱鬧熱鬧。
朱令儀答應了。
她還挺喜歡跟這些淳樸中帶點小狡猾的村民聊天的,而且,她還買了不少地在那兩個村,開春也得雇人幹活,是得去走動走動。
朱令儀留他們吃了飯再走,梁家兄弟幾個推辭了,“我娘還有不少事指派呢,不到三十兒都不得閑。”
***
京城
魏無涯等人進了城門,各種紛繁喧嘩的熱鬧氣息迎面而來,跟一路的風雪孤寂相比頓時有種這才是人間煙火氣的感覺!
魏無涯看眼帶着些許興奮的大夥,交代道:“先去鋪子裡跟陳哥說一聲,領了年節費再散。”
他們這些人除了月俸,還有出外勤的補貼按遠近和天數算的,加上過年的紅包,每個人少說三十兩到手,這還不算帶回來的各種珍貴的皮毛藥材等。
雖然内衛的家世都不算差,但各家過日子都有自己的難處,雖然他們不等着這筆進賬過年,但能拿錢回來總是好的。尤其是經過這一趟,他們确定了這差事可以幹下去,整個人都精神煥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