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臘月三十,除夕日。
一大早,春雨就起來做了接神米飯,過年習俗就是除夕日一早要做好米飯,然後盛到一個比酒盅大一些的小碗裡,上面放一個棗來供竈神和土神。
竈神就在竈屋做飯的竈台上,緊挨着爐口的牆上貼一張竈神的畫,敬香和放接神米飯也就放在畫像下的竈台上。
而土神位則是每家蓋房子時,都會在大門旁專門留一個位置,用來過年過節敬土神。
春雨将弟弟妹妹叫起來,香爐裡上香,姐弟妹三人一起拜了竈神和土神,盼望他們來年保佑全家人。
做完這些,春雨讓弟弟妹妹吃早飯,自己去了隔壁梁思源家。
昨日梁思源說自己做接神米飯,春雨有些不放心去看看。
雖然現在梁思源都是和春雨姐弟三人一起吃飯,但敬神這件事不能一樣辦了,隻要自己有院子有家,就得分開來做。
等春雨過去,梁思源早已做好了。
竈台上擺放着米飯,上面放着棗,正拿出柏木香要點燃敬神。
見春雨來了,梁思源在竈神位旁道:“我沒有家人,今日你和我一起敬竈神,土地神吧?”
等梁思源這邊拜完,兩人又回到春雨家吃早飯。
吃過飯,春雨在鍋裡放入兩碗面粉,再加入适量水,攪拌均勻做漿糊。
做漿糊也不是簡簡單單就行的,需得把握好面粉與水的量,哪樣都不能多,面多的話就會太濃稠不好往對聯紙上刷,稀了就沒什麼粘性。
一直攪拌着直到鍋裡面粉水呈糊狀,春雨才停了下來。
等做好後,就溫在爐子上,漿糊如果涼了,特别是冬日這滴水成冰的天氣,很容易結塊,那樣就不好用了。
大年三十這日,所有人家都要貼對聯的。
前日回來,姚瑜就興緻勃勃開始寫對聯,被來給春雨送暖手爐套子的香桃看到了,就求姚瑜也幫她家寫。
香桃收到春雨送的暖手爐,想起從前見到有人給上面套個布套,拿在手中不會太燙手,所以趕忙先做了一個送來給春雨。
“本來我爹打算去央求王秀才寫,既是小瑜會寫,省的排隊求人了。”
王秀才因有秀才功名,鄉裡村外都推崇不已,每年讓他寫對聯的人從近臘月時就排起來了,能寫到大年三十。
香桃家在王秀才那兒沒什麼面子,給的東西少了還要遭人白眼,所以每每就排到最後面,每年都要等好久,有幾年拿回家天都黑了,不得不舉着火把照明貼對聯,要知道那可是冬日數九寒天啊!在外面待一會兒就能生生把人凍僵的程度!
姚瑜寫好後,香桃拿回家讓家裡人看,都覺得寫的好,有串門的見了問起來,香桃就說是姚瑜寫的,由香桃這麼一宣揚,别家也知曉了,都跑來這裡拜托姚瑜寫。
什麼一塊豆腐,一碗鹹菜,一碗面粉,自家編的籃子,還有好幾雙鞋墊,各樣吃食東西拿來不少。
村裡人雖說不都是完全好的,但大都淳樸,拜托别家幫什麼忙,總要拿些東西來,萬不會少了人情。
春雨也樂的弟弟寫,不僅能幫到大家,還能練字呢!
上午太陽挂在半空時,梁思源開始帶着兩個小的貼對聯。
這個時候是一天中最暖和的時候了。
梁思源負責貼,姚瑜在後面拿着對聯順便幫忙看斜正,春芽則是幫忙沾漿糊。
三人貼一會兒就回屋暖和一會兒。
春雨在竈屋做飯。
不管在春雨家鄉還是青田村,除夕日中午的飯同年夜飯一樣重要,都要做的豐盛。
等貼完春雨家的,春雨出來替了弟弟妹妹,讓兩人回屋暖着,自己去和梁思源貼他家的對聯。
等都貼完後,梁思源就能幫着春雨做飯。
中午的飯菜不少,光春雨一個人忙夠嗆,所以梁思源貼對聯很快速,就是想着忙完能幫春雨,當然也有冷的受不了的原因。
春雨擺擺手,“梁思源,我自己行的,你去壘火籠吧!”壘火籠費時費力,這時候幫她做飯,下午還要去祭祖,時間不多,到時不知要壘到什麼時候。
壘火籠俗稱壘旺火,除夕各家院内正中央均要壘一個寶塔般的旺火,内置一小把香火,等壘好後,上面用一張黃表紙蓋頂,壓以石炭,火籠朝向院子南邊的一面貼上三寸多長,一寸多寬紅紙書寫的“旺火沖天”。
等到除夕夜子時過半整點時,點燃火籠,到時旺火火光沖天,火焰明亮至極,意為驅除邪祟,來年日子紅紅火火。
梁思源正在洗菜,聞言道:“我洗完這些就去,我早請教了有功他們,壘個火籠不難。”
但等梁思源壘的時候,卻犯難了。
想象中不難,但實際做起來,卻有些眼高手低了。
要想壘好火籠就需要每塊石炭平整,而平整的石炭塊不常有。
梁思源找遍石炭堆隻找出幾塊差不多平整的,大都需要打磨一下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