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認識孫琦
時雨軒,是繁華的西街之中,唯一一處隐秘的桃花源,曲徑通幽,鬧中取靜。盡管西街上人潮湧動,商賈雲集,車水馬龍,一旦踏入它的門檻,外界的喧嚣便仿佛被一堵無形的牆隔絕,隻剩下靜谧與安甯。
茶樓本身的裝潢并不追求過分的奢華,沒有金碧輝煌的裝飾,也沒有繁複的雕刻,但卻因其樸素而更顯高貴。木質的梁柱和家具透露出歲月的沉澱,一種沉靜的美。牆上挂着的字畫,是每年的辯論優勝者之作,筆力遒勁,墨色淋漓,無一不彰顯着文人的風骨。
趙默拉着霍香,随便找了一角坐下,茶樓内,檀香缭繞,古筝的琴音伴随着細雨的沙沙聲,聲聲入耳。
“ 這都幾天了,趙默你終于來了,你要再不來,我就去相府尋你,問問你是不是忘了我這個救命恩人。”霍香猛灌了一杯茶,才又說道,”但你找的這個地方倒是不錯。”
“這還得感謝阿香你精湛的易容術啊,其實我早就想來時雨軒了,但無奈女兒家的身份,一會兒論道開始了,你能在這裡看見全盛京最有才華的學子。”
正說着呢,小二在牆上挂上了今日的辯題:國之根本。
“國家根本,首先應當建立在強大的軍隊之上!”一青衫學子起身,手持折扇,語氣铿锵:“國之強盛,必先強其軍。無強軍,則國如無齒之虎,任人魚肉。馬匹與大炮,乃軍力之象征,守國擴土之利器。”
言畢,另一學子緊随其後,附和道:“誠哉斯言,強軍乃國之盾劍。唯有軍力之絕對,方能保國安民,禦敵于外。馬匹與大炮,更是軍之基石,國強之物質保障。”
然角落一書生,文弱而搖頭,提出異議:“人,方為國之根本。國雖軍強,若無智謀之士指揮,無庶民之衆發展,亦難持久。人才,乃國盛之源,社會進步之關鍵。”
此時,又有學子笑言:“國富民強,自然國力強盛。國之财富與民之幸福,乃衡量國強之要标。”
衆學子議論紛紛,有調侃者曰:“國富民強,人皆知之,然吾等所論,乃如何緻國富民強,非其果也。”
此時忽有一布衣少年起立,目光深邃:“廣袤之國土,方為國強之根本。有遼闊之地,便有豐饒之資源,發展之空間。國土之廣,帶來無盡潛力,乃國發展之基石。”
見衆人不以為然,少年續言道:“首先,國土之廣袤,乃意味着資源之豐饒。礦藏、林木、水源,此皆國家發展之根本。一國若擁此等資源,便有自給自足之能,無需仰賴他邦。其次,國土之遼闊,為國提供了戰略之縱深。曆覽史冊,多少戰事之勝,皆因有足夠之地以布陣調整。此非獨關乎軍事防禦,亦是國家面臨外患時能保持安穩之關鍵。此理,從吾國邊境之頻繁摩擦即可證之。一方面,外夷因物資匮乏,故常南下掠奪。另一方面,因我國疆域遼闊,城池相互守望,外夷不敢輕入,是以方有今日之僵持。再者,國土之廣,亦意味着人口之多樣性與潛力。各地之民,各有其特色與才能,吾等可通過合理之政策與教育,培育并利用此等人才,進而促進諸方面之發展。”
”說得對!”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敢問兄台高姓大名,師承何處啊?”
”對啊,你這是哪冒出來的高人,以前怎麼沒見過你。”
一時間,樓裡贊揚聲四起,熱鬧非凡,大家都想認識這位遠見卓識,胸懷全局的少年。
霍香推了推趙默,”這個人有意思欸,他對戰争的看法跟我父親不謀而合。走,我們也過去聊聊。”
恰在此時,有兩個人走到少年面前,行禮作揖,遞上名帖,恭謹地說,”孫觀政,我家老爺誠邀您過府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