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試着抄襲以前的自己,卻怎麼也找不到半分相似的影子。
難道這就是一直想要的長大嗎?
如果這就是所謂的長大那我甯可不要。
可是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身上也該肩負些東西了。
周總理曾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憑借着他的宗旨有感而發,一代又一代的相傳,讓這種精神不可磨滅!
同學們,我們為什麼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讀書讓我們從無知的小娃娃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大人,讀書讓我們懂得謙虛有禮,孝敬父母,尊重師長和熱愛祖國。
讀書更大的力量是讓我們在今後做出有作為,成為國家昌盛繁榮的棟梁之才,成為各個領域的技術型人才。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
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苦也有甜,随着時光飛梭,歲月漸長,花朵又結束了一次青春,石塊多了一些痕迹,小樹長成了蒼天大樹,大樹又多了一圈年輪。
時光見證了我們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又從蹒跚學步再到初成少年,成長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别。
兜兜轉轉十三年,小時候趴在電視機旁看喜羊羊的小孩長大了。
一路走來告别了天真爛漫的童年,走向了豆蔻年華的年紀。
一晃又一秋,有人再見,有人再也不見。
秋天總是開學季,也又适合見面。
或許新的故事會在秋風中慢慢開始。
鐘錦禮站在記憶中秋風蕭瑟的校園裡,看着穆晏聲站在落葉飄零的梧桐樹下,背對着她不知道在搗鼓什麼,突然找準時機穆晏聲擡起頭接住了飄下來的梧桐樹葉,像是感應到什麼回頭和鐘錦禮遙遙相望。
沒有閃躲,穆晏聲坦然的露出笑容,鐘錦禮看到了穆晏聲朝着她笑不禁眼眶發酸,也回給了笑容。
吹着你也吹過的秋風,也算和你見了一面吧。
梧桐葉落的寓意有悲涼和孤獨,吉祥的象征,智慧和知秋,高潔和美好以及招引人才。
當然還象征着離别,《唐詩三百首》中就有“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的詩句,描繪了秋夜梧桐樹葉飄落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離愁别緒。
即使遇見再多人,也比不上見他的第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