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再好的關系也隻是那段時間.
鐘錦禮不想就這麼讓裴朝茹堕落下去:“你真的不再努力拼一把嗎?”
裴朝茹深深的看了一眼鐘錦禮:“我的父母沒有你父母管的嚴,再加上每次因為學習而罵我玩手機,我就挺讨厭學習的。”
“我沒有學習的頭腦,隻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普通人,我現在想的是拼命搞錢,有了錢我就能去想去的地方了。”
“沒準畢了業後我就不選擇完成學業了,或許我會去打工。”
聽完裴朝茹的話後鐘錦禮也陷入了迷茫,自己也是了解自己忽上忽下的成績,也知道自己從小也不是個學習的料。
鐘錦禮不由得想,初中畢業後的她又該何去何從?
是繼續選擇完成學業,就算上不了高中以自己的成績還有中職的可能,還是選擇和裴朝茹一樣的道路,去打工呢?
原來中考的感覺并不是緊張與奮鬥,而是考慮自己該去哪,又哪個學校會要你。
好的學生自然不發愁有高中上,中等學生和壞學生就要給自己做打算了,是步入社會還是步入中職,都在你的一念之差。
選擇了就不能後悔,後悔也要繼續走下去。
裴朝茹的選擇其實也有動搖,其實她已經知道自己已經不能和鐘錦禮同路了,鐘錦禮就算上不了高中,以她的成績能上中職。
而裴朝茹呢,以她的成績高中考不上中職上不了,也隻有技校和社會兩個選擇。
上了職高,除了文化課還要學一門技術後參加高考;上了中專,學文化課還要學專業課,在不挂科的情況下才能拿上中專證,要是遇到3+2就能結合這三年裡的成績以及最後的考試看看能不能直升大專,要是上了大專畢業後就能拿大專證,上了大專後還想學習的話可以考慮專升本;上了技校,學一門技術和文化課傍身,主要還是以技術為主,畢業後拿到的隻是技工證。
而社會呢就是打工,過着早出晚歸的生活拼命的掙錢,但起碼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