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件沒敢說出口的事,就是空出來的周六,不是言讷找她,而是她找言讷。
言讷和樂曉之是高中同班同學兼同黨,兩人還一同考上景大。
言讷原本叫言敏,與哥哥言行的名字,一同取自《論語》的‘讷于言而敏于行’。
言父言母由衷祈盼兒子言行一緻、内外兼修,女兒思維活躍、行動敏捷。
言敏果真不負衆望,小學入學前就已成為振臂一呼、雷厲風行的街區小霸王。
言母覺得言敏好像敏捷得過了頭,且正往詭異的方向挺進,便又為女兒改名言讷,盼她每每聽到自己名字,都能謹言慎行。
她改名以後,言行便稱呼她為木讷妹,希望她少說點話;言讷也不甘示弱,稱言行為一緻哥,希望他說到做到。
對于這個名字,言讷不止一次向樂曉之吐槽,說她長這麼大,有叫她言内的,有叫她言納的,竟還有叫言言内的,她都無語死了。
當然,樂曉之絕不會告訴她,自己初聽這名字,第一反應是:鹽呢?
話說回來,兩人雖不同系,言讷卻很黏樂曉之,黏到言行都要懷疑妹妹的性取向。
二人的聊天記錄,要按日期查找,都沒有超過兩天的灰色數字。
可這一次——
樂曉之打開微信,和言讷的對話還停留在周三。
言讷說找她有事,她應好,兩人一直未約時間,等她周五給言讷發微信,她的微信卻被言讷給拉黑了?
她原想着去言讷寝室找人,又尋思言讷寝室裡萬一有其他人在,兩人還得下樓說,萬一言讷不配合,把她推出門去,再來個反手鎖門?
基于她對言讷的了解,言讷反手鎖門的概率極大。
她加過言讷同宿舍的室友,打聽到言讷這周不回家,于是等到下午四點多,估摸着言讷差不多洗好澡要回寝室,便去言讷所在的寝室樓下等。
遠遠看見一個女生,頭型似小錐子,一手提籃,一手挽着另一個女生的胳膊,兩人有說有笑地走過來。
每次都把幹發帽卷成錐型的人,不是言讷,還能是誰。
樂曉之上前一步,擋住言讷。
言讷一看是樂曉之,吓了一大跳,她夾緊旁邊女生的胳膊,怒沖沖地對旁邊女生說,“顔卿,你别走,你今天要是走了,我跟你沒完!”
顔卿把右手提的籃子倒騰到左手上,又順走言讷手裡的籃子,“你們聊。”
言讷死不放手,瞪着樂曉之,“你看看,你看看你,把顔卿吓成啥樣了,顔卿都不敢站在這兒等我。”
樂曉之抱臂,好整以暇地看着,也不說話。
顔卿是二人的高中同學,同級不同班,她在實驗班,常年穩拿全級第一,是家長口中的‘别人家孩子’,老師眼中的寵兒,同學心中的學霸。
她不讀死書,德智體全面發展,鋼琴十級,小提琴十級,英語比賽、演講比賽等各大比賽都有她的身影。
作為衆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顔卿的性格竟還沒得挑,她樂于助人,團結同學,集體榮譽感非常強,幾乎是個六邊形戰士。
與顔卿一對比,樂曉之多少有點孤傲不群了。
二人本來毫無交集,除了高一下半學期,學校組織的一場演講比賽,本該穩拿第一的顔卿,竟輸給了從不參加學校活動、這次卻積極報名的樂曉之。
本次比賽的前三名,都有資格參加市裡的演講比賽,樂曉之得知情況,竟反常地退出報名,這引起第二名顔卿的注意。
某天課間十分鐘,顔卿來找樂曉之,二人在樓梯間說過什麼,旁人無從得知。
直到上課鈴響,二人仍未回到教室,等樂曉之進教室之際,後面跟着的顔卿已是眼淚汪汪,拽着樂曉之胳膊,似是不讓她進教室。
樂曉之也因此在景陵一中一戰成名。
顔卿是學霸,那樂曉之就是欺男霸女的校霸。
更巧的是,言讷和顔卿報了景大的同一專業,後來二人還分到同一宿舍。
當年之事,言讷說不好奇是假的。可她問樂曉之,樂曉之讓她找顔卿聊;她問顔卿,顔卿又讓她去找樂曉之聊,所以直到今天,言讷都不知悉二人當年到底說了什麼。
她幾欲組局,想撮合二人握手言和,不是樂曉之婉拒,就是顔卿回絕。
在言讷看來,樂曉之好欺負,顔卿呢,性子也是極好,這兩人卻不對付,她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樂曉之直截了當:“我找你有事,我們單獨聊聊。”
言讷兩手叉腰,“我們有什麼好單獨聊的!再說了,要真有什麼事,你就站這兒和我說。”
語罷,她指指天,又指指地,“我言讷行得端,坐得正,沒什麼好遮遮掩掩,”她還剁了跺腳,“就在這兒,我們一次性說個清楚!”
“真的嗎?”樂曉之問言讷,臉上少見地忸怩。
言讷瞧見,更是神氣揚揚,下巴高高擡起,目不斜視地哼了兩聲,算作回答。
“也行吧,”樂曉之清了清嗓子,聲音忽然放大一個分貝,“言讷,你上次說你喜歡——”
不等樂曉之說完,言讷已捂住樂曉之的嘴,把樂曉之往某個角落裡拖。
看着漸行漸遠的二人,顔卿搖搖頭,提着兩個籃子上樓了。
“你怎麼突然提這茬!”言讷瞪她。
“你不是行得端,坐得正麼,有什麼不能說的?”樂曉之掰開言讷的手。
“你還好意思提這茬!”言讷兩眼快要冒火,掐住樂曉之脖子使勁搖,搖她像搖存錢罐。
言讷小小一個,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猛地化身大力士,樂曉之終有切膚之感:她這次真是惹怒言讷了!
樂曉之拽言讷的手,“你先說什麼事行不行,就是死,好歹讓我死個明白!”
言讷松開手,改揪樂曉之衣領,“我問你,我之前和你說,我喜歡一個人,是誰?”
樂曉之揉揉脖子,憑二人交情,這問題簡單到她都不想回答,“不是Y2麼?”
“那Y1是誰?”言讷問。
“應承呗!我們高中同一級,十二班那個。”
不知是哪個字刺到了言讷,她整個人直接撲了上去。
*
年少的喜歡,簡單又純粹,上高一時,有次言讷和樂曉之同去衛生間,樓梯轉角時碰到個人,他撐着手指轉籃球,邊上樓邊轉,上了一層,籃球還在指尖飛舞。
那一刻,言讷就陷進去了。
她恨不得化身籃球,在應承的掌中起舞。
接下來的一周,言讷的碎碎念,皆圍繞應承展開。
應承在十二班,十二班是普通班,他的成績雖在班裡墊底,卻被封為十二班的‘三好學生’,因其臉長得好,人性格好,球打得好。
而應承交友的原則也有三不:不拒絕、不接受、不主動。
言讷曉得後,既失意于那無疾而終的單戀,又想為這份單戀做點什麼。
樂曉之見她形容悲戚,以為她要去剪頭發。
不料言讷目怔口呆,像第一天認識樂曉之一樣,“為什麼喜歡一個人,卻要傷害自己呢,雖然我頭發的發質沒你好,但也不至于作踐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