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一九七八年四月十三日,星期四,天氣陰。
六點半點鐘,鬧鈴準時響起,符伊年睜開眼。天色已經大亮,符伊年躺着醒了姓神,然後起床。
洗漱,煮面、吃早飯,将廚房整理幹淨,蓋好報紙。
因為今天即将出發,符伊年昨天就把剩的沒吃完的糧油調料拿到樓上送給了盧阿姨,還用不好意思的語氣同盧阿姨說請她别嫌棄。
盧阿姨當然不嫌棄,甚至十分高興,因為符伊年帶去的糧食能有兩三斤,食用油也是比較好的花生油,雖然隻有半瓶,但是确實夠一家人吃一陣子的。
至于還剩的幾顆雞蛋,符伊年就沒有送了,倒不是她小氣,而是她想煮成茶葉蛋帶在路上吃。除了茶葉蛋,符伊年還去百貨大樓買了些面包蛋糕之類的。
不過聽說這個時候火車上已經有了盒飯賣,她可以在火車上買盒飯吃。
整理好廚房,符伊年又找出了暫時沒用的床單将所有家具全都蓋好,然後才回到房間去換衣服。因為要坐火車,符伊年選了一套松快方便的運動服,這樣她特制的内衣就不會很明顯。
所謂的特制内衣,其實就是符伊年藏錢的地方。符伊年将這些錢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藏在她縫在内褲上的布袋裡,布袋巴掌大小,二十五張大團結裝在裡面,用别針将口别住,一部分卷成卷用藏在文胸内側,另外一部分大概五六十塊錢放在零錢包裡,方便取用。
沒有辦法,這個時代别說銀行卡,就連存折都還不能異地取錢,而她要攜帶的金額還比較大,放行李箱裡也不是完全安全,最安全的手段當然還是随身攜帶。
而且,這兩個位置比較私密,一般人不會注意到。
換好衣服,符伊年最後檢查了一次挎包:裝錢票的零錢包、裝火車票和介紹信的信封、衛生紙、筆記本和筆、水杯。
一切都收拾停當,符伊年看時間差不多,準備起身出門。打開房門前,符伊年轉身回頭看了一眼這座房子,六個月的時間不長不短,記憶很多,但自己終究隻是過客。
*
符伊年的火車的發車時間是十點半,她直到到了火車站才記起來,上一次祝镕也是這個時間出發的。所以,兩個人的車次是一樣的?這是巧合還是故意啊?
以符伊年的經驗,若是乘坐飛機,最好提前兩個小時到達機場,若是乘坐火車,最少要提前一小時到達,因為要安檢、找候車室、找檢票口,總之宜早不宜晚。
不過,這個時候還沒有安檢這項措施,這是上一次送祝镕離開時符伊年發現的,也是很出乎她的意料的一點。
而且,安縣火車站實在是小,總共就一個候車廳、三個檢票口,三個檢票口并不同時開放——可能因為的确沒有那麼大的客流吧。
符伊年到達火車站的時候是九點鐘,距離發車還有一個半小時。沒有手機打發時間,幸好她在家臨走前在挎包裡裝了一本書,是一本這個年代無論如何都不會出錯的主席的詩詞選。
之所以選擇這本書,除了有為了附和有當下的主流思想的因素,還因為主席的詩詞真的具有閱讀性和欣賞性:意氣風發的《沁園春·長沙》、深情抒懷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慷慨悲壯的《婁山關·憶秦娥》……每一首都值得背誦、學習。
随着時間推移,一部分人開始走去檢票口排隊,希望能夠檢票一開始就立即進入站台,看得其他人也心焦不已,紛紛過去排隊。
符伊年看了看,無動于衷,繼續低頭看書。倒不是她不想去提早排隊,主要是行李箱有億點重,提起來不方便,行動也會變得遲緩,過去排隊的話恐怕會阻礙後面人的行動,也可能會被其他乘客擠到。
所以,符伊年選擇等到大部人都進站後,自己再過去。
十點鐘,廣播發出檢票通知:各位旅客同志您們好,乘坐由羊城始發、途徑本站、開往京城的xx次列車開始檢票,請各位旅客攜帶好您的行李物品,拿好車票,到一号檢票口準備檢票。
随着通知音落,排隊的群衆們開始騷動,甚至有人推搡,檢票員看了就高聲提醒“排隊”“不要擠”,火車站的巡警也過來維持秩序,甚至在看到有個帶着小孩兒的孕婦也在排隊,就将人從隊伍中帶出來,送到檢票口讓她們先進去。
這時一個中年男人跳了出來,職責乘警不夠公平,“憑什麼她們插隊!”
警察過來将他推回隊伍中,“沒看見是孕婦帶小孩兒啊,回去排隊!”
男人理虧,也懾于警察的威嚴,重新回去排隊了,隻是嘴裡依然嘟嘟囔囔的不知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