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走進會堂邁上階梯進入會場,在各自的座位上落座。
符伊年有些奇怪,這是什麼節目,怎麼看起來興師動衆的?而且,這背景音樂有點耳熟呢,交響樂聽得人心潮澎湃。
這時候,鏡頭一轉,拍到了禮堂頂部的大燈,一圈圈的照明燈圍繞着一顆巨大的紅色五角星燈,明亮而璀璨。
符伊年一愣,這是人民大會堂啊,不會有錯的,人民大會堂最著名的标志之一,就是這展五角星頂燈了。
鏡頭拍到座位席上,觀衆們都安安靜靜地坐着等待開場,沒有交頭接耳,沒有人随意走動。
這時候,電視屏幕突然一片通紅,然後出現了三個金色大字:東方紅。“東方紅”三個字下面,寫着:音樂舞蹈史詩。
金紅相襯相映,光芒萬丈。
音樂一下子恢弘、昂揚起來。
本來正靠着床頭歪着的符伊年一下子就坐直身子。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啊。
符伊年當然聽說過這部音樂舞蹈史詩,據說是□□年為了慶祝建國十五周年,由總理周公策劃并導演的大型劇目,以歌、舞、詩三位一體的表演形式,描寫了華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奮鬥曆程,堪稱當時的鴻篇巨制。
《東方紅》中的很多歌曲、舞蹈,後來都在群衆中廣為流傳,經常會出現在各大晚會、紀念活動中,成為脍炙人口的經典的節目。
此時屏幕上出現的是交響樂團的演奏人員,有華國的傳統樂器,也有國外傳入的西洋樂器。所有人都穿着正式的青色中山裝,表情嚴肅感情充沛,随着指揮的動作,演奏表演着。
舞台的紅色大幕伴随着舞台兩側合唱演員的歌聲拉開帷幕:東方紅,太陽升!
不知道為什麼,這曲調一響,符伊年就覺得自己的心一下子被抓住了,眼淚不自覺地從湧了出來,鼻子酸酸的,心頭漲得滿滿的。
符伊年忽然想起後世對這首曲子的一個評價:來自人民的音樂,歌頌來自人民、為人民服務的他。
擦掉流出的眼淚,符伊年正襟危坐,開始仔細觀看節目。
一開幕,舞台背景是一片大海和天空的遼闊遠景,舞台上一大兩小五朵太陽花伴随着音樂綻放、散開。接着,一輪紅日,從海天相接之處噴薄而出,萬丈光芒像這些太陽花一樣,照耀、散落在各處。
符伊年見識過後世的裸眼3D、全息影像、AR技術、VR技術等高科技的舞台布景技術,可是眼前這個舞台,布景和道具都十分簡單,全靠演員和音樂來表現強烈的感情和氣勢,而且無論時演員的服裝、道具,還是舞台背景,色彩飽和度非常高,非常抓人眼球。
開場舞的尾聲,是一個铿锵有力的旁白:在……時代,祖國的人民多麼幸福,祖國的江山多麼壯麗,可是我們怎能忘記過去的苦難……
旁白音落,第一場開始。第一場的節目名為《東方的曙光》,講述的是過去舊時代人民經受苦難壓迫、奮力掙紮反抗、謀求生存和出路的艱難歲月,在音樂的配合下,舞蹈演員的表現摧人淚下。
突然,幾聲炮響,十月的風送來新思想新主義,紅旗升起迎風飄揚!
符伊年真的有在極力控制眼淚,可是真的管不住,眼淚它有自己的想法。
*
整部作品分了五個章節,講述了從二十世紀初到新國家建立這近半個世紀的奮起反抗、頑強鬥争、最終奪取勝利的過程。
說實話,符伊年被震撼了。整部作品非常宏大,演員數量非常之多,表現力很強,舞蹈動作該有力時铿锵有力,該柔和時溫柔舒展。
這裡有很多耳熟能詳的音樂,比如第二樂章裡的《長征》第三樂章裡的《黃河大合唱》《遊擊隊歌》以及後面章節的進行曲等,這些音樂悲怆、奮進、澎湃、舒展、優美,曲調自然平和,歌詞朗朗上口。是即便是三四十年後依然被傳唱的經典。
在觀看時,符伊年整個人都被帶入了劇情裡。人民被抽打被壓迫,符伊年氣得想罵人;當遊擊隊消滅敵人,符伊年跟着高興;當紅旗升起國歌奏響,符伊年不自覺地站立起來,心潮澎湃,甚至跟着電視裡的合唱團一起唱起來了。
還有各個少數民族的特色表演,唱起頌歌挑起專有的舞蹈,表現出了民族大團結的感情,音樂輕松舞蹈柔美,以至于符伊年的心情也跟着放松起來。
最後的最後,是一段小号,接着歌唱祖國的歌聲響起,少先隊員高舉國旗站在舞台中央,全體演員上台來謝幕。
這部音樂舞蹈史詩一共兩個多小時,結束後符伊年依然意猶未盡,洗漱時都在哼着歌曲,甚至祝镕打來電話都從話筒中聽到了,他有些奇怪,“心情這麼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