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過後,剛好是新聞聯播時間。今天的新聞報道了一則消息:□□決定在全國恢複和增設169所普通高等學校,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以逐步适應四個現代化的需要。
祝軍長和容院長聽到這個新聞都覺得是個好事。越多的高校和專業,培養的各方面人才就越多,而且都是高素質人才,如此國家建設才有人可用,也能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解決一些回城知青的問題。
容院長也十分贊同,“最好有更多的人學醫,或者把赤腳醫生們送進醫學院規範學習,現在很多農村還是在家生孩子呢。”
符伊年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倒是祝軍長看見她一言不發,主動問起了她,“年年怎麼看?”
符伊年冷不防被問到,先是愣了一下,下意識搖頭,“我說得不一定對。”
“自己家随便說說,又不是開大會,沒關系的。”容院長鼓勵她,“你雖然學的時農林經濟專業,但是要知道,所有的政策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教育和農業未必不相關。”
符伊年考慮了幾秒,覺得這個機會很難得。她雖然在讀大學,但是學到的多是書本上的東西,這些應該由長輩教導的人生道理、關于實時的敏感度、國家格局的大局觀等,都因為她父母不在而五人教導。
祝镕打了戀愛報告,符伊年和他的關系基本是闆上釘釘,那麼祝軍長和容院長就對自己有教育義務。
兩位長輩這是在培養她關于實時的敏感度和大局觀呢。
既然如此,符伊年便不再猶豫,說了些自己的想法,“教育界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其實我們開學第一課的時候教授也說:‘國富民殷,強農為本’。可見教育和農業對一個國家來說都非常重要。”
“高校恢複和增設後,就會有更多的人才被培養。培養的人才輸送到各個行業,會帶起新一輪的産業變革。對于農民來說,就是孩子們有了更多的出路,當工人、做教師、當司機、做醫生、當科學家……不用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地下地勞作,成為‘城裡人’。”
祝軍長和容院長對視一眼,都從各自的眼裡看到了驚喜和贊賞。
雖然他們跟祝镕講,對于他伴侶的要求不高,隻要是“活的”“女的”“身世清白”“人品良好”就行,但是若是未來兒媳能有更多的優秀品質,當然更好。
更何況自己兒子那麼優秀,希望有一個能和他相匹配、勢均力敵的兒媳,并不過分。
“還有嗎?”祝軍長目帶希冀地看向符伊年,“再說說,沒關系,我也聽聽你們年輕人的想法。”
“還有?”符伊年腦子轉了轉,搖頭,“想不出來了,我能想到的就是這些,再就是對‘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這個政策提出的佩服,接下來農民肯定生活越來越好,生活好了才會想其他。”
祝軍長覺得今晚差不多了,便也不再多問,指着茶幾上的水果示意她吃,容院長更是直接,“不想看電視就上樓去休息,水果也帶幾個上去,早點休息。”
符伊年這不是第一次留宿祝家,之前也留宿過兩三次。容院長給符伊年安排的房間在祝镕房間的隔壁,除了第一次留宿時符伊年站在祝镕房間門口看了一會兒,今天是她第一次進去。
祝镕的房間布置得十分簡單,靠牆是一張床床尾一個衣櫃,靠窗則是一套桌椅一個書櫃,因為經常打掃的緣故,所以也很幹淨整潔。
祝镕很久沒有回來了,房間裡自然也不會有什麼“他的氣息”,有的都是洗衣粉的氣息而已。
符伊年把手裡捧着水果碗放在桌上,在祝镕的床邊坐下來,靜靜地看着房間裡的一切,突然一下子就很想他,也不知道他現在怎麼樣了。
千裡之外的南疆。
祝镕從帳篷裡走出來,看向天上。
晚飯後突然下了一點雨,地面濕乎乎的,潮氣一直沒散掉,夜晚的天空也是霧蒙蒙的,看不見月亮,更看不見星星。
祝镕深深地吐出一口氣,營長抽着煙踱步過來在他身邊站定,“想什麼呢?”
祝镕回神,搖頭,“沒啥,”嗅到煙草氣息,用胳膊肘碰碰營長,“還有嗎?給我來一棵。”
“你不是不抽煙?”營長一邊掏出煙盒和火柴,一邊疑惑。
祝镕将煙點燃了叼在嘴角,吸了一口,“壓力太大了。”吸完這一口,祝镕沒有再吸,隻是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夾住煙,“營長,家裡怎麼樣最近?”
“挺好的,我們開拔之前剛收到的信,今年糧食收成不錯,你嫂子當了村小的老師,日子越來越好了。”營長說着,看向祝镕,“想對象了吧?”
祝镕沒有否認,“是啊。”
“正常,”營長吸一口煙,擡頭看向霧蒙蒙的天空,今晚沒有月亮,但是軍營燈光明亮,“哪有不想的兩口子,别看我和你嫂子結婚這麼多年了,也想。”
很多年後,有這麼一首歌唱到:……甯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