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符伊年瞪大了眼睛,盯着祝镕手心裡那個黑色的、 一元硬币差不多大小的卡片,這東西有點眼熟,又一時想不起來是什麼。
“這是什麼?!”
祝镕搖搖頭,食指豎起來放在唇上,示意她噤聲,然後翻來覆去地觀察這枚“硬币”,最後找到一個小箭頭,箭頭指示的方向寫着off,就是關閉的意思。
祝镕想了想,并沒有輕易動它,而是直接揣進了褲兜裡,“我們去買電扇,去王府井吧,東西齊全一些。”
符伊年見他先是讓自己噤聲,接着又轉移話題,甚至還故意說得大聲了一些,隐隐有些明白,就不再追問,順着他的話往下說,“真的要買風扇啊?我聽說現在有一種機器,叫空調,比風扇好用,吹出來的是冷風。”
祝镕也聽說過這個機器,甚至還了解過,“是一個大方塊,安在窗口,要往裡加一種叫‘氟利昂’的制冷劑,而且噪音非常大,用電也非常多。”
符伊年不懂,她以為空調一出現就是分室内機和室外機的,沒想到最開始的空調是這樣的。
“那還是算了,”符伊年想了想,搖頭,“安在窗口多占地方啊,還擋光,不好。”
祝镕一口氣噎在胸口,“你還嫌棄,想買還買不到呢,那都是給特殊部門使用的,輪不上咱們。”
“哦。”符伊年情緒低落下來,不過很快又恢複了,反正已經改革開放了,國産的買不到,很快就會有進口的了,就是再過幾年,國産挂式空調也會誕生的。
不要急,慢慢都會有,而且質量外觀什麼的,都會更好更強,當然,最重要的是,更節能更省電。
到了王府井,兩人沒有去别處,直奔賣家電的樓層。
這個時候的王府井,已經是比較高級的商場了,每一層樓都有特定的銷售範圍,比如一樓是護膚化妝用品、日用百貨、母嬰用品等商品,二樓是男女服裝,三樓是成品鞋包和服裝、鞋包定制,四樓才是家電。
這個時期的家用電器,當時不是手電筒,也不再局限于“四大件”中的收音機、縫紉機等。冰箱、洗衣機、電風扇這類現代化一點的家電已經多了起來。
走了一圈下來,符伊年看到了電爐子,但是沒有電飯鍋。這令她很遺憾。
最後兩人在銷售風扇的區域挺了下來。風扇的種類也很多,有吊扇、落地扇、台式扇等幾種款式和不同的型号。
吊扇主要以藍綠色為主,三隻近一米長的葉片,按鈕上分了三檔,還有定時鍵。
“我們大樓用的就是這種。”銷售員指向上方,“很涼快的,非常實用。”
符伊年擡頭看了眼頭頂高速旋轉的風扇葉片,搖頭,“太高了,衛生不好搞。”
銷售員看了眼祝镕,驚訝道:“這大高個子,還怕衛生不好搞?踩個凳子就行了,房子矮點,凳子都不用踩。”
符伊年也看向祝镕,撇嘴,“指望他,我還不如自己爬梯子。”
祝镕知道符伊年對自己的氣還沒消完,也不反駁,摸了摸鼻子,嘗試着挽救:“都留着我休假的時候幹。”
符伊年給他一個“算你識相”的眼神,但還是沒有買吊扇——她對這玩意有點怕,怕轉着轉着,“啪”掉下來,雖然她知道幾乎沒有這種可能。
最終,她還是把目光定在了一台銀黑色落地扇上。此落地扇大概一點五米左右高,底下托盤直徑約一米,風扇頭直徑半米左右,鐵質罩網,三片白色水滴形葉片,按鈕在立柱中上方,風速一共五檔,定時分1小時、2小時、4小時三種,還有270度擺頭功能。
和後世常見的落地扇功能差不多了。
符伊年一共買了兩台落地扇,東廂房一台,正房一台。除此之外,符伊年還是買了一台吊扇回去,她打算給作坊的制作間安上。
四合院的房子高大,前後窗戶一開,對流風其實很涼快。不過制作間經常要燒火煮制辣條,還是很熱的,安一台吊扇會好很多。
至于經常在外面跑銷售的幾個銷售員,沒有辦法,隻能忍着,不過符伊年提出了“室外氣溫三十度以上時每個銷售員每天給五毛錢高溫補貼”,室内制作的工作人員也每天中午買一塊雪糕降溫祛暑。
作坊開辦時,祝镕正在南疆,當時政策雖然有了,但是到底還在試探階段,符伊年就沒有在信中同祝镕講——他若回來,信中不必講;他若回不來,信中不必講。
所以到現在了,祝镕也還不清楚這作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