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後,許久沒有回家的二哥徐永才和二嫂周潔來看望父母,見到了堆在院子外面的廢鐵。此時,時星正站在一根鋼筋面前,托着腮發呆。
“我還以為星星的那個新愛好是老鄉們瞎說的。”徐永才哭笑不得,“沒想到居然真有這回事。”
“孩子喜歡,這又不是什麼壞事。”孫巧紅說。
周潔到後院轉了幾圈,和時星講了幾句話後,回來對徐慧蘭說道:“你們不覺得星星這樣太辛苦嗎?”
徐慧蘭不解。
“我的意思是,你們都把這看做孩子自己的愛好。但是我覺得,也許大人們也可以支持一下,比如說,做成産業。”
“對啊!”徐永才一拍手,附和老婆道,“比起你和星星每天在外面瞎逛,我們還不如自己投資建個垃圾處理站,隻收廢品的那種。”
“等等等等!”徐正升阻止道,“這不是小孩子玩鬧的東西嗎?怎麼我們真的成收廢品的了?”
“爸,你不懂,收廢品有什麼不好?這是環保事業。”他說。
周潔平時在養殖場經常為了□□和許可跑了很多單位,她對此知曉更多:“我們清源市不是被列入了重點發展對象區域之一嗎?不管是市裡還是郊區,都有大量的工廠、公司開設,人口遷入激增。”
“人和業務多了,垃圾自然也就跟着增加。若是把廢品回收做到了極緻,怎麼不能算事業?”
“這……”徐永才猶豫道,“應該需要很多審批的手續吧?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周潔道:“慧蘭要是打算做,我和永才去找朋友幫忙問問。不急,我就是給你們提個意見。”
“是這樣沒錯。”孫巧紅在旁邊插話道,“說不定發展得好,能去市裡面成立公司呢。我在想,星星幼兒園可以不上,但小學呢?中學呢?你覺得鎮上的教育資源不好,那就送她去更好的地方。”
如果說徐慧蘭之前還有些猶豫,那麼在聽到關乎于時星未來的受教育條件後,她也心動了。
“我……我可以嗎?”
“怕什麼?又不是讓你一個人,我們全家都支持你。”孫巧紅拍了拍她的背。
幾句話之間,徐慧蘭未來的發展方向就規劃好了。
過了幾日,周潔帶着一大堆資料返回家中,交給了她。裡面包含了成立垃圾處理中心的條件、需要部門審批的手續,和相關人員的聯絡電話。
徐慧瑩聽說了這件事後,也在廠裡咨詢了其他同事,通過關系聯系上了幾個垃圾處理廠的負責人。
四個月後,徐慧蘭辭掉了工作,一家由她擔任法人,徐永才、周潔和徐正升注資,孫巧紅管賬的“家族企業”誕生了。
徐慧蘭這才發現,回收廢品比她想象得要掙錢多了。無論是塑料、紙闆還是金屬,以極低的成本收進來,轉手就能翻幾倍的價格處理出去。
一開始,為了支持她的工作,她去考了汽車駕駛證,徐永才将二手車借給她,讓她帶着時星挨家挨戶地收廢品。
時星自帶特殊的能力,她隻需要看一眼,就能知道物品的屬性,哪些是鐵,哪些是銅,那些是錫,哪些是合金,根本不需要檢測,就能知道裡面的成分占比。
徐家也成了第一個因為收廢品而在白沙鎮聞名的家族。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對此,徐慧蘭淡定地說,“怎麼不能說我們星星也是一種天才狀元呢?”
自從離婚後,她的心髒似乎越來越強大了。
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公司開始有能力雇傭員工,或者從别的個人經營者那裡回收他們的貨物。
一年後,規模再次擴大,徐慧蘭想要在市裡面建設一個小小的分部。家裡商議後,幹脆讓大姐徐慧瑩也辭掉了廠裡工作,由她來管理白沙鎮的公司,徐慧蘭帶着時星去市裡發展。
這段時間,陸陸續續有的工廠開始改革,許多人都辭職自己下海做生意,徐慧瑩的選擇不能算突兀。
徐家的廢舊物資處理廠搞得風生水起,唯一不開心的隻有趙思瑾和趙思玥兩姐妹。
小姨要帶着表妹去清源市,她們就不能周末和表妹玩了。
時星:謝謝,别再拿我當過家家的娃娃,就算是每回都當公主我也累了。
“含淚”揮别了依依不舍的雙胞胎表姐,時星坐上徐慧蘭新買的面包車,擠在搬家的包裹中間,踏上前往清源市的路途。
她們在清源市的二環路附近租了一間公寓。這裡直接駛入高速,不到十分鐘就可以抵達郊區的處理廠,非常方便。
而且,她們所住的小區附近就有幼兒園、小學、醫院、警察局、商場、圖書館和火車站。廣博小學劃片直升的格物中學也是市裡數一數二的初中,正好滿足了徐慧蘭對時星的教育需求。
隻要申請的暫住證辦下來,再交一千塊的插班費,時星就可以在這裡上學了。
徐家人混得風生水起,安家那邊,卻是一片愁雲慘淡。
起先,是安樹做了一個怪異的夢。
在夢裡,他掉入了一個黑暗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