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六。
韓謄成親。
國公府世孫娶親,娶營繕書院造物掌固“方無名”,觀英巷的陳苁笙。
這日天還沒有亮,大約寅時末刻黎明,觀英巷就被一串鞭炮炸醒,已經有七八斤重的貓貓耀武揚威充當門神,端坐在院子胡床,十分虎視眈眈盯着門口那幾位喜笑顔開的嬷嬷和媽媽。
她們幾人身後跟着四五個體面婢女,擡着妝奁箱子,裡面疊放着婚服、頭面、團扇、胭脂水粉等物。
旁邊站着的那位長者則是昏禮開臉夫人,姓周,主要負責絞面和說吉祥話。
東菱忙将睡眼惺忪的小笙從炕上拉起來,左哄右哄。婢女們則開始各司其職,簇擁着小笙将她推到淨房,從頭到腳焚香沐浴,半個時辰後再把人送到卧室。
妝娘打開屜子,各色膏子、珍珠粉、胭脂等物令人目不暇接,周老夫人絞面技藝娴熟,将小笙臉上鵝絨般的細微絨毛絞盡,随後便是妝娘大展身手的時間。
小笙隻感到有人在她臉上細描輕掃,拍拍打打,鼻尖萦繞各種香氣,畫好妝容,緊接着便是梳發,青絲绾起成一團團雲髻,滿頭飾以珠翠,一整套的金鑲玉孔雀綠寶冠沉甸甸壓在她頭上,好重啊。
如此,小笙更加不敢亂動。
換好大喜珍珠婚服,襯得今日的小笙格外明豔動人,溫潤如玉的通體氣質,又添了幾分婉約與悲憫。
芷嫣來時正好趕上小笙補妝,她笑着對她說吉祥話,小笙親昵拉拉她的手,讓她坐。
接親的隊伍要到午後未時才會來,也就是說小笙要頂着這身沉繁的行頭等在室内至少三個時辰。
東菱捧着小食盒,裡面有參片,姑娘精神不濟時再給她口含一片。
說實話,成親這日十分磨人,除了耐心等待還是等待,好不容易等良辰吉時到了,院子門外的禮官長喝一聲“出閣”,國公夫人親自挑選過來迎親的兩位嬷嬷便扶着小笙走出房門。
因院子不大,進來的人十分有限,衆人隻在巷口迎接。
紫金花藤飒飒搖曳,花香灌滿整個巷子。
小笙握着團扇擋在臉前。她沒有娘家人送親,連一山也不在,更别說林氏夫婦。但好歹來了不少書院的同仁,陳佩之也在百忙之中趕過來賀喜,更加令小笙感到意外的是。
雖然一山沒有回來趕上她成婚,他的幾位好朋友宋明、周澤和趙史幾兄弟倒是高高興興早早來捧場,各自端着結彩紮紅的簸箕又是撒喜元寶,又是撒銅錢喜糖,引得觀英巷的小孩兒喝彩追逐。
鞭炮聲再響過一輪,鼓樂聲起,吹吹打打熱鬧不斷。
東菱此時懷中不僅捧着食盒,還抱着那隻慵懶威武的三花貓貓。
八人擡的轎辇如微縮後的玉宇瓊樓,珠簾繡幙,榴紅的簾内如雕梁畫棟般精美,鋪着錦團,一角插着香花,一角焚着檀香,小笙端坐在轎内,禮官高喊“起轎”,這喜金山似的轎辇被穩穩擡起,小笙坐在其中絲毫感受不到搖晃。
從觀英巷到國公府,大約步行三盞茶時間,如此聲勢浩大的一頂喜轎,早引得衆人駐足觀望,兩匹棗紅寶馬開路,喜差大人掃道,随行婢女如雲,儀仗彩燈無一不全。
到了國公府府門前,周遭更是圍堵得人山人海,長房、三房幾位堂兄弟依次從韓尉,韓琢,韓霖,韓羨,韓哲,韓謹等人算起,另有謝氏在京都中的娘家那邊的小輩男眷,譬如表親謝葑,謝荇,謝蒙,以及姨媽家的甯王秦臻、秦硯等人。
身為驸馬的關珩大師兄接了新郎官從府内急匆匆出來,衆人都笑韓謄今日規矩得緊,韓尉身為長房長子,要做一番表率,上前拉了堂兄弟韓謄就要前去接轎。
衆人又是一番起哄!
但在接新娘子之前還有一套套流程比如射轎門,就是拿箭弩朝着轎子射三箭表示射掉邪祟之類的,然後才能把新媳婦迎進煥然一新的天地裡。
雖然這是習俗,且韓謄對自己的箭術也向來很有自信,但拿箭镞對準笙笙,韓謄心裡覺得這個習俗也沒什麼大不了,當禮官捧來銀光森森的長箭,韓謄觑了一眼,擺擺手,讓人速換了裹了喜包的木箭來。
這些俗套流程無非就是求個吉祥如意,做什麼要在他的大婚上弄刀動箭。
卻說用新換了來的木箭,韓謄今日實在稱心如意,竟當衆來了個三箭齊發,全将立在轎沿的喜果射中。
小笙在轎内聽着外頭喧鬧的起哄聲,還有數不清的掌聲與說話聲,她用絹帕擦擦額頭的汗,也跟着笑起來。
蓦然間,帷幕被掀開,一截潔白如玉的手腕出現在她眼底,韓謄不老實,趁機撩撥她,即刻笑道:“笙卿今日好乖啊。”
小笙緊張蹙眉,忙推了他一把。
哪兒人迎新娘子下轎,半截身子都鑽進轎子裡來的啊!
外面衆人見韓謄竟如此大膽,瞬時起哄調侃個沒完,剛還誇了他今日規矩呢,沒想到憋着壞!關珩與秦臻相視一笑,皆搖搖頭表示無可奈何。
韓霖韓哲倆兄弟性子活潑,忙把着二哥的腰把人拉出來,謝荇也過來架着他,笑道:“表哥你也太着急啦。”
韓謄不以為然,笑着看着近在咫尺的轎子。
韓望此時負手立在一旁,見狀笑道:“阿漾,你新媳婦在轎子裡頭好好坐着,你進去擠什麼。”
在衆人嚴格的監督下,韓謄這才人模人樣對轎子深深一輯:“娘子,良辰吉時已到,請下轎罷。”
過了片刻,一隻纖細勻稱的玉手方從轎辇中伸出來,不等禮官報幕,韓謄便接住那隻手掌,緊緊握了握,方才将紅綢遞到她手中。
拜高堂選在頤景園,那裡風景宜人最重要的是寬敞,今日賓客衆多,且來的都是貴客一個都怠慢不得,是以,拜堂結束後,謝氏和大媳婦慕姝接待各家親朋女眷,忙得暈頭轉向。
小笙被衆婢圍擁着送到她與韓謄的婚房。
長房和三房那邊的諸多年輕媳婦,按照禮節也要先來看一看二房的新娘子。
東菱偷空給貓貓喂完水和飯,暫時将它關在籠子裡,今日人多眼雜,又是新來國公府,不好散養的。
卻說新房裡圍滿了各房女眷,衆姑嫂妯娌身着交領闊袖衣衫,着裙與圍裳,腰系璎珞,绾發如仙月,調笑小笙羞怯嬌赧,沒想到是這樣一個美人。東菱将她們的名諱和稱謂告知小笙,方一一見過。
因甯王的正妃身體抱恙,側妃慶真娘娘要留待府中侍疾并未前來。
外頭宴席已開,很快,新房裡烏壓壓的人群都攢動着相繼離開,小笙這才吐出一口氣憋悶的氣,她揉了揉後腰,那裡酸疼得厲害,卻也不敢亂動。
不多時,一位叫李媽媽的婦人笑眯眯走進來,對喜床上的小笙福了福禮,她還未開口說話,東菱便将紅包先遞了過去。
收了喜錢,這位李媽媽笑得越發和藹慈祥,她是來問新奶奶餓不餓,要進些什麼吃食?
東菱笑道:“您老人家隻管把好克化的果子呈上幾碟子來就是。”
其他湯湯水水的,也不宜吃多,免得累着二奶奶還得拖着這一身去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