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笙拎着兩個包裹到陳老爹家的時候,陳老爹他們早就吃好飯了。陳老爹和陳黎正坐在院子裡劈竹絲,顯見的在等她呢!
“陳阿爺,我來啦!”
木笙親切的喊道。跟陳阿奶以及陳雲陳黎打了招呼後,将手裡的包裹放在了院子裡的桌子上。
“說了不拜師,帶這些子做什麼!浪費銀子!”
陳老爹故作不快道。
“陳阿爺,您就跟我阿爺一樣。我不拜師,我帶點吃食給我阿爺阿奶吃還不行?又不是什麼貴重物什,陳阿爺這也要挑我的理?!”
木笙爺抱着手臂,撅着嘴道。
“看這丫頭,好厲害的嘴巴!”
陳老爹被木笙一番話逗得笑開了嘴,用手指點了點她,跟廚房裡出來的陳阿奶說道。
“春來他們客氣呢!丫頭就這一回啊,以後可不準帶東西來了,來這裡跟自己家一樣的!”
陳阿奶笑眯眯的說道,将桌子上的包裹收到了屋裡。
“木笙快過來,我跟阿爺劈絲呢!這個你做過沒?”
一旁的陳黎招呼木笙,木笙跟着過去拿起了地上的工具一起幫忙劈絲。
“當然會啦,這個我阿爺已經教了我啦!”
爺幾個一上午就忙着給竹片劈絲,待準備的差不多了,陳阿爺就起頭開始編織。
因着昨兒已經見識過木笙的功底,陳老爹直接加了難度,并沒有從基礎的開始教起。
陳老爹是準備做個水壇子外罩。
這種為小壇子量身打造的外殼,能與小壇子緊緊的貼合在一起。兩側加上把手,上面再加上拎手,能夠随意帶着小壇子走動,且可以使壇子裡的湯水不至于灑出來。
農忙時節很多農人為了搶收谷子,幾乎一整天都待在地裡,這種方便帶水的竹罩子是很多人家必備的竹器。
這不,這幾天村裡有好幾家人找到陳老爹,要陳老爹幫他們做幾個竹外罩。
這罩子因為要使水壇子在裡面不會亂動,必然極為符合壇子的整體尺寸才行,這就要求編織者在編織過程中對于竹器尺寸有足夠的把握能力。
陳老爹指使陳黎拿了隻常用的水壇子過來,教木笙起了頭後,就頭也不擡的開始編織。
木笙看看陳老爹和陳黎,發現不僅陳老爹不用看壇子比對尺寸,就連陳黎,也低着頭編的飛快。
看來都是做熟的了!
木笙看看自己手裡起了頭的竹絲,也低頭耐心的編織起來,偶爾遇見不懂得轉折的,就先問一邊的陳黎。因為她發現這個小哥哥耐性還怪好的~
木笙對着罐子編一段就比對一下,甚至把罐子放在自己的半成品裡測量一番。
這種上胖下窄的瘦長型罐體其實屬于入門級,木笙回憶前世那些造型奇特的竹器,有些懷疑起來。她到底能不能行?
不過轉頭看見陳老爹已經快完成的主體,木笙又信心十足起來!
沒事!她這有老師傅呢!!
謝絕了陳家人的留飯,木笙跟陳老爹打了招呼後就回家吃午飯了。
午後小憩了一會,木笙頂着熱情似火的太陽往村東頭走去。
陳老爹年紀大,午睡要睡得時辰長些。倒是陳黎,木笙到的時候,這家夥已經在繼續編上午的半成品了。
“陳黎,你怎麼這麼快!!你中午是不是沒睡啊?”
木笙壓低了聲音,驚訝道。
“木笙你過來了?怎麼不多睡會!”
陳黎瞧見木笙,立刻笑眯了眼。
“我睡啦,倒是你,都快編完了,是不是沒午睡一直編呢!”
木笙拿過自己的半成品,瞧着自己完成的一小半和陳黎手裡完成的一大半,有些酸溜溜的說道。
“哈哈,我睡啦!我編熟練了,你别急,你那麼聰明,一個上午就學會了,肯定很快就能編的比我還快。”
陳黎見木笙的表情,先是有些得意。後又趕緊安慰道。
“那是!我肯定行~”
木笙說完就忙手裡的活,等陳老爹起床到院子裡的時候,就看見兩個小的坐在院子裡的樹蔭下,一個耐心指導,一個點頭。
“陳阿爺,您醒啦!”
木笙眼尖的看見陳老爹出現在堂屋門口的身影,當即招呼道。并當下手裡的竹器,從一邊桌子上的水壺裡倒了一茶碗的大麥茶遞給陳老爹。
“陳阿爺,您喝點水。”
“哎!我看看,編的怎麼樣啦?可有不懂的?”
陳老爹喝了水,細心指導木笙。
老師傅就是老師傅!很多問題,陳黎隻知道要這麼編,可木笙卻不太懂。陳老爹卻能告訴木笙為什麼這麼編,以及這麼編的好處和不這麼編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如此觸類旁通,聯合貫通,木笙在陳家的日子一天天過,竹編技藝也一天天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