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系統覺得消極怠工,秋月隻好在吃飯睡覺、練武看書的完美生活中,添加了一項關注任務進度的日程,好表現得積極一點。
可她丫鬟的身份、戰五渣的身手,既跨不出國公府的大門,也翻不出國公府的高牆。很難打聽到一些有用的消息。
在離開陳蘭音身邊之後,更是對陳蘭音和女配陸婧瑤的交鋒一無所知,可謂是鞭長莫及,有心無力。
原文劇情中,陸婧瑤對付陳蘭音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派死士擄走陳蘭音破壞她的名節,利用王府的勢力在朝堂上抓陳尚書的小辮子,勾結宮妃在帝後面前給陳蘭音上眼藥,派人暗殺……
當然,這些通通成為了陳蘭音升級的經驗包。
最後眼見太子妃之位已經失之交臂,陸婧瑤幹脆嫁給了貴妃之子七皇子。整個武安王府都站到了七皇子那邊。
陸婧瑤和七皇子,是原文中活到了結局的最大反派。既跳得歡,也活得長,最終下線,是在逼宮篡位失敗之後被砍了腦袋。
武安王府,是整個大齊朝唯一的異姓王,祖上是和太祖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功臣,隻要不是親自動手殺人放火,或者想不開謀逆造反,後代子孫相當于是有免死金牌在手,非常難殺。
現在不管是陸家還是陸婧瑤都沒想過造反,要送她領盒飯,真的是難如登天。
秋月和系統分析道:“在陸婧瑤成為七皇子妃之前,陸家雖然嚣張跋扈,但是并沒有造反的念頭,最多就是想當皇帝之下的第一人,和皇家平分天下,做那個‘王與馬,共天下’的‘王’。”
“最終走上造反的黑路,是很多因素綜合的結果,最根本的原因是野心被一點一點喂大,以及現任皇帝對藩王的忌憚與日俱增,大家互相猜忌。”
“逼宮的導火索,是皇帝重病時傳位太子的诏書。”
“所以……”她一邊分析,一邊在紙上畫着思維導圖,“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加深陸家與皇帝之間的猜忌。”
“以及,把陸婧瑤的後續行動提前透露給陳蘭音,讓她有所防備,伺機反擊。”
“最好在這個過程中抓到陸婧瑤一個要命的把柄,讓她不造反也能下線。”
她回顧了一下原文劇情裡,太子派系對七皇子派系的反擊中,和陸家有關的事情,找到了一個可以利用的線索——是陸家族人在封地欺壓百姓,草菅人命,被人告上京城的一個案子。
這個案件最後,涉案的陸氏族人被砍了腦袋,可落到武安王府的處罰卻不痛不癢,隻是收回了一個縣域的封地。
不過,這卻進一步加強了皇帝削藩的決心,也加深了陸家對皇帝不滿。
一個認為所有的異姓王都是造反苗子,仗着祖輩的功勞目無法紀,早晚會暴露野心,帶來傾國之難。
一個覺得對方小題大做,是在借機敲打。認為所有的皇帝都是兔死狗烹、卸磨殺驢的主。打天下的時候是親親熱熱的好兄弟,卻容不得好兄弟的子孫犯一丁點錯!
想到這裡,秋月在紙上寫下一行字:傳遞消息——送信——出府。
她喃喃自語:“現在的關鍵是,怎麼出府?”
下人雖然簽了賣身契,但不是坐牢的囚犯,當然是可以出府的。
不過出府需要有合适的理由。
像一些負責采買的特殊崗位,基本可以日日出府,不需要什麼理由。
但是其他人,尤其是内院的丫鬟,就沒有那麼方便了。不僅要有合情合理的事由,還要經過主子同意之後才能領到出府的牌子。
秋月要傳遞消息,還不是出去一次兩次就行了,最好能得到一個可以随時出府或者可以定時出府的許可。
她正在冥思苦想,怎麼不顯刻意地見到賀知昭,然後不顯刻意地提出自己的要求,順利拿到出府許可,就聽到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
秋月趕緊将面前的紙條揉成一團丢進火爐,起身出去看是不是老天聽到了自己的心聲,主動将賀知昭送了過來。
出了門,看到的卻是一個六七歲的小豆丁,長得圓頭圓腦,濃眉大眼,很是可愛。
秋月瞬間就被萌得不行,聲音都不自覺的溫柔起來:“你是哪一房的小公子?怎麼就自己一個人?跟着你的姐姐、媽媽們呢?”
小豆丁卻很有自己的主意,不僅不回答她,反而一本正經地反問道:“你是誰,我怎麼從來沒見過你?”
這樣的小可愛,他就是問天上的星星有幾顆,秋月可能都會真的去數一數。誰能忍心拒絕他呢!
秋月軟聲做自我介紹道:“我叫秋月,是五公子院裡的丫鬟,負責打理書房的。”
小豆丁定定地看了她兩眼,才說道:“你的臉可真圓,确實很像中秋時候的月亮。”
秋月:“……”
我還能有你圓?
不過還真被他說中了一點,秋月的本名也叫秋月,取自中秋之月,圓圓滿滿之意。
寄托了父母希望她的人生圓滿幸福的美好祝願。
想她父母在結婚初期,也是恩愛過幾年的。
但誰能料到後來呢?
隻能說,世事無常,人心易變,物是人非啊!
原身秋月的名字就沒有這麼美好的寓意了,她之所以叫秋月,僅僅是因為她是栖梧院春夏秋冬四丫中的第三丫,所以是秋月。
如果她進栖梧院的時間早一點或者晚一點,她也可以是夏月,是冬月。
也不知道她和原身誰更好一點,擁有之後再失去和從未擁有,究竟哪個更悲慘?
秋月陷入了哲學思考。
小豆丁見秋月久久沒說話,暗想這個丫鬟不僅臉圓圓的,人還呆呆的,看起來有點笨,一定不讨五叔喜歡,所以才會被打發來這裡守書房。
父親最喜歡的姨娘就是臉瘦瘦的,下巴尖尖的。母親說男人都是一樣的,五叔肯定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