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時月和喬亦的第九天,是這群人聊天的人裡最後一組表演的。
事實上,在整場演唱會裡,他們都被排到了靠後的位置,是倒數第三個。
在他們之後的兩個舞台,一個是池穆聲和他主流cp相方的舞台,另一個是陸語心和唐言——兩組包含禦三成員的舞台被壓在了最後,那他們兩個這個位置就顯得特别了起來。
“不是,時亦有什麼資格被排在倒數第三個?”準備上台之前,喬亦拿着手機在一邊念論壇的帖子。
“你快别念了。”應時月于是笑。
這是首現代背景的歌,于是在服裝上,他們也沒有穿得很花裡胡哨——不像在他們之前的林茗予和紀荇和,應時月盯着那兩套衣服看了好幾秒,都沒看明白構造是怎麼回事。
“不要試圖讀懂前衛的服裝設計師的心思,”喬亦在一邊說,“他們那種超現實的歌就要配超現實的服裝。”
“什麼意思啊喬隊?”紀荇和轉過頭,表達不滿,“你覺得不好看嗎?”
“好看好看,”喬亦對着他笑了起來,“超級好看的一套衣服。”
*
不過,雖說服裝就是稍有設計感的常服,這個舞台多少還是有些别的布景之外的設計的。
比如……應時月低頭,看了看纏繞在手腕上的、淺橙色和白色漸變的長絲帶,輕輕扯了扯,确認它沒有内部打結、是随時能被抽出去的。
之前他們和協助改編舞的老師聊舞台時,也讨論過這首歌的“戀愛拉扯”感應該如何體現的問題。
當時想到的第一個主意是隔空交互,用類似推拉的動作來表現——這個辦法本身并沒有什麼不好,但類似的點子已經用過好幾次了,多少會顯得不夠新鮮。
“那不如就物理拉扯好了。”于是那時候喬亦想了想,建議說,“找個什麼媒介,比如拉一根線之類的,回歸最原始的狀态。”
最後又經過了一系列的讨論,版本便被修正成了如今這樣。
舞台開始之時,兩人靠坐在台上中央位置,将各自繞在手腕上的絲帶打結在一起,再分别走向舞台兩端。
這是一根足夠長的帶子,長到兩人在彩排選好的位置定點站立後,能剛剛好在空中被拉直。
而那個被應時月系出來的小蝴蝶結就如此般懸置在舞台中心。
表演于是以這樣的狀态開始。
之前隔空交互的設計還是會用,隻是如今連着一根實體的線,這樣的交互便成了實質意義上的“推拉”。
繩子的末端綁在手腕之上,一個人的向外移動便需要另一個人的同向移動、以保證這條線不會斷裂——不過事實上,那些向外移動的動作并不是太多,更多的是轉身,是随着轉身,讓絲帶不斷纏繞在彼此身邊,再通過一些小動作,控制它的寬松程度。
于是他們的距離便這樣被拉近。
背後大屏幕在放送提前做好的VCR,時間流逝,鐘表的指針一圈圈加速轉動。時針第八圈環繞到盡頭的一刻,兩人相遇于舞台中央。
應時月伸出手,手指拽着喬亦手腕那一端的線——于是他們距離被再度拉近。
台下的呼聲在這一刻達到了新的高度。應時月同喬亦的視線接觸,看到台下無處不在的揮動的橙色的燈牌倒映在他的瞳孔之中。
下一瞬間,他們同彼此稍微分開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