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澤不了解軍事,也不明白陳赫庭怎麼會得出“國之将傾”這種結論——古代有很多納貢求和的例子,開戰往往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他理解陳赫庭的決定。
信息素會影響性格。陳赫庭其實一直是個暴脾氣。
小時候經常打架,吃了很多虧,慢慢學會隐忍。為了磨練自己,進入了數學系,年紀輕輕就老成持重,理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展現出一個繼承人該有的樣子。
可數學并不能帶給他多少成就感。
數學需要客觀,需要嚴謹,需要細緻,需要耐心——這些都和陳赫庭的本性相悖。
他就像熾熱的地核,被厚重的岩石層壓抑着,隻有擺脫束縛才能光芒四射。
鋤強扶弱,伸張正義——這才是真正适合他做的事。
至于“國之将傾”,趙君澤能想到許多可能——也許A國有别的更重要的安排,也許反叛武裝背後有更大的勢力,也許别的戰線吃緊、不能支撐這場戰役……那些總攬全局的人未必就不正派,隻是很多時候無法言明。
陳赫庭也不是想不到這一點,可親眼目睹安樂之邦變成煉獄、無辜百姓橫死街頭、至親和同胞慘遭殺害,兇手卻公然接受援助,讓他無法像那些事不關己的人一樣權衡利弊。
那不隻是一串數字,還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或許陳赫庭意識到,A國和M國終有一戰,為了親手懲治那些暴徒,才想要投筆從戎。
作為一名A+級alpha,他或許可以做到上校、少将,可要成為一個軍區的一把手,可以說難如登天。
軍隊裡不乏S級和S+級alpha,也不乏從小就被秘密培養的天才,要統領這些人談何容易?陳家在軍隊沒有根基,威信上就差了一大截,這可不是能力強就能彌補的。
所以他要拉上趙君澤,陪他走這條荊棘之路。
趙君澤要放棄安穩的前途、優渥的生活,面臨嚴峻的挑戰、死亡的風險。他不像陳赫庭那麼有血性,探索奧秘才是他的理想,這麼一來是完全打亂了他的人生規劃。
為此,陳赫庭拿出了最重的砝碼——千華。
談話之前,陳赫庭也不确定趙君澤會為了千華做到什麼地步,畢竟他這位朋友是出了名的理智冷靜,可現在他至少有七成把握。
違背婚約,違背友情,兄弟相争,名譽掃地——即便如此依然愛意深沉,千華對他的重要性超過了其他所有人。
陳赫庭不理解其中的原因,但這不妨礙他加以利用。
“你要參軍?”趙君澤鎮定自若,似乎并沒有被陳赫庭抓住把柄,“去哪個軍區?”
“北方。”
“家人同意?”
陳赫庭看向窗外:“我已經報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