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鳥9300是一款以壓縮空氣為武器的超視距追蹤彈。它像蜂鳥一般小巧,彈珠内存儲着兩萬個大氣壓的空氣,釋放時彈珠會熔化成尖銳的細針,在沖擊波的推力下刺入目标。據測算,一枚彈藥的殺傷半徑至少二十米,五米内能擊穿二十毫米厚的鋼闆。而一套完整的蜂鳥9300有九千枚彈藥,通常一次發射十枚,通過智能系統追蹤敵人。
它可以根據大緻的方向和空氣擾動反推敵人的位置,自行判斷敵人并發起進攻。消滅敵人後,剩餘的“蜂鳥”會自行返回。
所以它叫“蜂鳥9300”。“蜂鳥”代表體積小、可返回,“9000”代表九千枚彈藥,“300”代表可追蹤距離為三百公裡。
這極大地增強了步兵的遠程打擊能力。尤其是面對超音速彈這種動能殺傷武器,反擊成功率是100%。
它最大的缺點就是貴,一套造價在五百萬到六百萬,大部分場景應用不到,所以不是部隊的常規裝備。
但重視理論的陳赫庭和黎迦認真研究過它的原理和用法,上手時雖然生疏,卻不會出錯。這是黎迦叫陳赫庭動手的主要原因。
超音速彈在戰場上很常見,體積與射程有關。這次攻擊他們的彈頭隻有拳頭大小,卻已擊穿一輛裝甲車、擊倒兩輛軍用重卡,要是再大個兩三倍,足以讓他們全隊覆沒。
偵察系統一直開着,卻沒有發現敵人,這是最可怕的。
指揮部調整了陣型,把陳赫庭他們放到後面,擴大了偵察範圍。距離布澤裡四十公裡,全隊分散隐蔽,五名偵察人員假扮成本地人潛進市裡,同時用仿生昆蟲混淆敵人視聽。
布澤裡依山傍水,兩岸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指揮部圈定了幾個敵方的重要據點,指定幾支隊伍摧毀,陳赫庭的小隊就在其列。
隻有四個小時的時間備戰。陳赫庭看着偵察兵發回的地圖,陷入了沉思。
智能時代,戰術的制定不再僅靠指揮者本人的才能,還可以靠人工智能綜合地形、天氣、距離、高度、建築物分布、己方人數、己方武器、敵方人數、敵方武器、敵方以往的戰術等預測戰術效果、給出行動方案。優秀的模型不僅能預測敵方對己方的反制,還能給出反反制措施,讓戰場變得更加複雜。
想不出錯,就跟着人工智能走;想要出衆,就要比人工智能更有推理力和創造力。
他們的任務有兩處:一處醫院,一處學校。醫院裡藏着化學武器,學校是反叛軍的地下通道入口,指揮部的命令是徹底摧毀。人工智能給出的方案是制造燃氣洩漏,随後引爆。兩個地點同時進行。陳赫庭把人分成兩隊,自己和羅賽賽、杜子俊一隊,襲擊醫院;曾白、陶從謙、範武陽、蕭銘、令狐媛一隊,曾白帶隊,襲擊學校。他跟曾白詳談了半小時,主要解決曾白對于破壞平民設施的疑慮,交待路線和做法隻用了五分鐘。
“那群癟三真藏在學校裡?我們要不要提前确認一下?”曾白跟隊友讨論,時不時朝陳赫庭那邊看去,眼裡寫滿了不信任。
陶從謙有些驚訝,但立場比較堅定:“這不很正常嗎?以前還有拿平民當肉盾給敵方施加心理壓力的。五十年前K國和L國打仗,K國士兵就僞裝成平民偷襲L國士兵。戰場上誰管你正不正義?活下去才是首位。”
“你要是下不了手,就在旁邊看着。我們去做。”令狐媛說道。
“誰說我下不了手?!操!”曾白狠狠抖了抖地圖,“燃氣管有這幾個井口,我們從西邊下去……”
淩晨一點,所有人同時行動。陳赫庭帶隊沖向醫院三公裡外的一棟樓房,在隐蔽處觀察街道。
果不其然,每個井口都有人把守。他們的行動走漏了風聲。
“啟動備選計劃。”陳赫庭說道。羅賽賽卸下背上的無人機,将無人機切換成壁虎形态。
“壁虎”爬進了下水道,預計十分鐘後抵達醫院的廁所。
就像曾白所顧慮的,醫院畢竟屬于民用設施,要是明目張膽地破壞,會損害A國的國際形象。最好僞裝成安全事故,把髒水潑到反叛軍頭上。遠程操控就不會被抓到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