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忘記這事了,突然被提問,陳夏檸怔了一下,還好提前有準備,“想好了。”
王書記挑眉,伸手邀請,“說來聽聽。”
其他三位導員停下手頭的工作,滿臉好奇地看過來。
“既然學生想談戀愛,那麼我們不妨組織一些幫助他們談戀愛的活動,比如寫信。”陳夏檸說,“現在很多人對待感情太着急,寫信聯系筆友,耐心了解一個人,倒是一種慢慢來的态度。”
鹿雯附和道:“對,現在很多人都覺得寫信過時老套,但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我們可以聯各個學院,讓同學們寫信交友。”
“這個想法不錯,現在的學生總是沉浸于手機,都不積極結交現實的朋友,天天沉寂在網上。”
王書記難以理解地吐槽,“我看心理咨詢室的案例,還有學生整天幻想自己跟虛拟人物戀愛......哎,這些小兔崽子,整天腦袋裡亂七八糟的,就這樣的别指望他們成才了,能成正常人就不錯了!”
“......”
陳夏檸其實也不太理解這種。她的學生時代循規蹈矩,沒出什麼幺蛾子,也平平淡淡的。
“陳老師,你寫個策劃案給我。”王書記全權把這事交給她,“具體什麼活動,我們盡早實施。”
“嗯好。”
-
一周後,學校北廣場高高搭建起“從前慢”書信交友舞台,宣傳欄寫着一行大字:從前車馬很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這種明目張膽鼓勵戀愛交友的倒也稀奇,很多人積極參與。
女同學粉色信封信紙,男同學藍色信封信紙。
他們可以在信裡面寫任何内容,女同學在封面寫一句話或者畫圖,用來吸引對方。
男同學隻能憑借封面的話和圖來選擇心儀的信封,以此和女生成為筆友。
一個月内,兩人每天都要互贈書信,分享日常,以此增加對彼此的了解。
一個月後,有任何一方想更換筆友,就進入下一輪,女生選男生的書信。
不想更換的,繼續互贈書信,自行決定兩人的相處走向。
相當于是給了學生牽線搭橋的渠道。
因為這個活動,校内書信郵寄量大增,快遞員沒少忙活,甚至在學校多加了幾個郵筒。
漸漸地,海雲的溫度進入10度以下,陳夏檸每天出門都要穿着毛呢外套了。
這段時間,周祈越成功加入了海事局搜救分局,每天早出晚歸。兩人各自都有要忙碌的事,表白這事暫且擱置着。
“陳老師,你這個想法真不錯,我們班都已經有成了的情侶了。”臨近下班時間,鹿雯處理完工作,跟她閑聊天,“你是怎麼想出寫信這個點子的?”
“我本科的時候,學校有組織過類似的活動。”陳夏檸也是在紙箱裡翻出曾經收到的書信想起有這事。
“哇,跟現在一模一樣嗎?”鹿雯說,“當年是不是也很火。”
“沒有,當時參與的人并不多,因為宣傳不給力,很少人知道。”陳夏檸想了想,那是大一上學期冬天,參加書信活動是因為江逸風,現在也不想提。
“當年那個活動神秘度很高,為了避免認出字迹,不是手寫體,而是打印上去的内容,連稱呼都是各自的生日。我們都是憑借生日編碼選擇筆友的。”
“聽上去沒有現在的有意思。”鹿雯托着腮,話鋒陡轉,“那你和筆友聊得怎麼樣,最後見面了嗎?”
陳夏檸眸色一沉,那隻不過是她曾經的暗戀小心思。
她按照生日編碼特意選了0711,筆友就是江逸風。
兩人最初聊得挺不錯的,每天分享日常,其實都是她說的最多,他都會有耐心回她。
後來陳夏檸将自己的心事也寫上去,遇到什麼難題了,他都會認真地幫她分析。以至于她依賴上了這種方式,堅持寫信,從大一到大三。
每次收到他的回信,就像拆一份驚喜。
每一封信,都視若珍寶地收藏着。
今天不用查晚自習,吃完晚飯,陳夏檸回房間拖地,再次注意到那個紙箱。
她放下拖把,打開箱子,将裡面的書信都拿出來,放到桌上。
每封信的封面都隻有一串數字“0711”,他的生日。
停止寫信的那天,也是他生日,2018年7月11日。
從哪以後,她再沒給他寫過信。
也不知道,江逸風知不知道對方是她。
不過也無所謂了。
陳夏檸隻想把這些東西扔掉,兩隻手整理這些信想扔垃圾桶,由于太多,有幾封信嘩啦啦地掉地上。
她低頭去撿,有一張信紙從信封裡脫落出來。
陳夏檸抽出信紙,目光一頓,竟然是手寫體?!
[To 1007
“你選擇遺忘的,是我最不舍得。”
——2018.7.11]
這...這是一句歌詞,她記得後來他每次都會在書信結尾分享一些歌曲。
她沒見過這封信啊。
他們一直都是用的打印體,她從來沒見過對方回信用手寫體。
陳夏檸盯着這個字迹半響,好像不是江逸風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