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九龍城寨,盤踞在九龍半島小小一方天地,裡面的人口密度卻難以估計。
清拆的傳言已經在這裡上演了多年,絕大多數居民沒有想搬走的意思,但其中總有人要搬走。誰又願意每日活在提心吊膽中?更何況,現在城寨中的每個房屋單位,也有福利委員會專門管理,幫忙出售物業。
人來人往,有人去,有人留。
亦有人花了一筆微薄的款項,從老地主手中買下小小一個物業單位。也許摸爬滾打多年,才在這方寸之間,有了一間屬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處。
顧今朝帶着周嘉和走街串巷散發的搬家廣告,很快就有了回應。
她開出的價錢比外面找人做要實惠許多。城寨居民,雖然不喜歡把話說得太明白,但活得通透,素來貨比三家。
在這裡用體力揾錢的路子多了去了,隻是搬家這樣的苦力,還沒人願意便宜做。往往都是人力拖着三輪車,硬出苦力氣。
所以城寨中的後生仔,甯願跟在那幫大佬後面。他們虛張聲勢,沒事在各家地盤上拎着鋼筋渾水摸魚,賺個火拼傭金,也比做這等苦力輕松太多。
現在顧今朝和周嘉和有了大貨車,其中的苦力活兒已經解除大半。城寨居民的屋企往往十分狹窄,東西也很有限。顧今朝大約估計了一下,一趟車至少能拉三五家的東西。
昨日遇見的老夫妻,第一個找過來。
老先生穿着灰色襯衫,扣子一絲不苟,今日最後一批家具清運,從此往後便能體面離開城寨,在外面有個新生活,新身份。
雜亂的龍津道,他們年紀大了,平時不多踏足。今日專程來找人幹活,不得不來到這條街道,竟駐足半日,仰頭看着這方狹窄天空,和頭頂上密密麻麻的電線。
“阿和,原來你住在這裡,這一邊的老房子已經很多年了。你阿爸阿媽肯定是第一批在這裡建房的人。”
老人伸手,指尖微微顫抖,幾近想起了多年前這裡發生的各種事情。
順着他的指尖看過去,不過是這一片密密麻麻的樓宇。
他長長感慨:“想當年這裡被炸過,夷為平地。我們被趕出去,又不要命地跑回來。那也是沒得法子,外面寸土寸金,窮人哪裡有活路!流落在外頭隻能睡大街,還要被英國人和差佬趕來趕去,隻能硬着頭皮回來!廢墟上,坑坑窪窪,這都是當年一磚一瓦重新慢慢蓋起來的房子啊!”
老阿嫲用胳膊肘捅了捅他,打斷道:“啊呀!都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走到這裡還是老提!他們這些小年輕,哪個知曉從前的事!我們嘛就要走了,一身輕松,無牽無挂,以後這些房子的物業,不管誰來争、誰來搶,我們都走得遠遠的,交給兒孫!自有他們享福!”
周嘉和從小沒有阿爸阿媽了,那時候他還太小,自然也無從聽起這些房子隐秘的曆史。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會有人刻意教授。
它們像一個古老的秘密,每天盤踞在這裡。誰都不知道這些建築的清晰來曆,但它們就這樣活生生地在這裡。
日複一日,平地而起。一層一層,慢慢加蓋,變成現在的模樣。
搬家的活計就這樣慢慢接下來,顧今朝認真數錢,并不怎麼與城寨中的居民交談。
周嘉和卻不同,他一會與搬家的阿婆聊上了家長裡短,一會與年長的叔伯談起了城寨清拆的事件。
有阿伯講:“阿和,你年紀輕輕的,又一身的力氣,不如去外面打工賺錢。我聽兒子說,外面的房地産會發展的,你要是出去做工人,都能攢錢娶到細妹仔了。”
周嘉和此時的交談卻格外認真,盡管他與這些居民并不是真正認識,但也坦誠地回答了他們的問題。
他擡起頭,髒污老舊的舊城邦在瞳孔裡倒映開來。
不管這裡幾經變化更替,如何狼藉,在他眼中依然閃閃發亮。
稀少的陽光打在他的下颌線,他仍舊倔強又旁若無人地說:“我不會走。這裡是我的家。”
顧今朝微微愣了一下。
家?
她第一次對“家”這詞彙認知模糊起來。
這個名詞總是出現在口語中。
末世多年,人們會把那些地方叫做……據點、基地、臨時存放點、倉庫、恢複點、安全區……
這些都可以被稱作“家”。
但她隻覺得周嘉和所說的“家”,與那些名字都不同。
語言是如此博大精深,明明是差不多的意思,卻叫人心中百轉千回,莫名有了細微的差别。
她腦海中恍然映出周嘉和的老屋,空間狹小,燈光昏黃。
它就是“家”嗎?
顧今朝不及多想,二人繼續一起埋頭幹活裝車。
裝了一整車,貨車揚長而去。
周嘉和手中捏着幾個地址,無外乎都是在九龍半島内,出了城寨,但也不算太遠。他将皺巴巴的紙條捧在手中,勉強能認識這些地方,認真指路。
他回頭,舊城邦在夕陽下已經成了一座剪影,透露着一絲神秘氣息。
聽說外面的人總有許多傳說,這裡是一座黑暗與罪惡之城,平時不敢靠近。
他突然悶悶開口:“其實他們搬走之後,也還是在九龍島。也還是會去城寨看醫生,還是會在城寨鑲牙。他們都離不開城寨的。”
顧今朝不懂得這種感傷,隻是直白地問:“是因為在城寨鑲牙比較便宜嗎?”
周嘉和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想說不是。
但事實上,好像就是因為比較便宜。
但是其他的,複雜的、高深的、朦胧的、強烈的……
那些情感,他不知道怎麼形容,他說不出來。
顧今朝看着前方的路,一臉認真:“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定是因為外面太貴了。等我們發達了,也可以惠民普及,讓普通人也能看得起病。”
顧今朝認真規劃未來,周嘉和望着她,隻覺心中一片柔軟。
一路風馳電掣回來,接連幾天過去,龍津道上的人已經知道了這單生意。
為首最不服的,自然是之前看廢舊車廠的光頭佬,簡直眼紅得要滴出血來。
之前,幫人搬家這種苦力活,沒人願意做。費力不說,幸幸苦苦賣力氣,也賺不來多少。
可是現在不同,有一輛大貨車,一次開車就能搬運好多趟,多麼省力又賺錢的好生意。
當初光頭佬,本來是在廠區看門賣廢品。他親眼看着那短發女仔鼓搗了一會,竟将大貨車開了起來。
當時他還天真地以為,她是将這輛車開走,直接送到垃圾回收廠。誰能知道,這兩個人耍了他!
光頭佬聽說龍津道上出了個阿和,有一輛大貨車幫人搬家,一下子就想起了當時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