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賈琏在家,坐在一旁看着王熙鳳叮囑管家林之孝切要親自把此信遞給遠在揚州的賈敏。
賈琏有些不解:“姑媽遠在揚州,來一趟頗費事,雖老祖宗過壽是大事,姑媽怎會帶着身體不好的一雙稚兒來京?”
王熙鳳一貫看不上賈琏,抛去賈府二代繼承人這天生的優勢,此人卻沒太有什麼可圈可點的。
甚至她懷疑賈府給賈琏定她做媳婦,也是看上了她能管家,不緻賈琏将家敗完。
但王熙鳳還是漾起了一抹笑,“二爺又不知道了,老祖宗明鑒,一是實在想念姑媽,也沒見過一雙外孫和孫女;二是老祖宗近年身體也不太好,恰逢整壽,将嫁出門的姑奶奶喚回來也無甚不妥。”
“這第三嘛,二爺可得答應我一個要求,我再和您說。”
賈琏看着王熙鳳俏生生地立在那裡,說的也俏皮,早已心生旖念。
便道“我也不管這第三了,你先答應我一個要求再說。”
說話間,平兒早已把門窗關上,悄悄起身退了出去。
王熙鳳暗想:這第三啊,便是有信說姑爺要升遷回京了,夫人孩子早幾個月回來也不是難事。
這第四第五麼,她卻也不敢深想。
隻是聽命行事罷了。
賈母壽宴的請柬終是交到了賈敏手裡。
賈敏自成親後一直随林如海在任上,一晃也多年沒見過母家親人了,這會子便有些猶豫。
林如海卻十分爽快,“夫人多年未歸家,也是我的不是。恰逢母親整壽,帶着玉兒青山一起回去看看正好。”
賈敏猶豫:“可是一來一返,要小半年,我實在放心不下夫君。”
林如海看着夫人,嘴角微微上揚,屏退周圍,隻剩一家四口後,他笑道:“到京城後,稍作休整,最遲年後,我說不定也去找你們團聚了。”
“父親怎可離任進京?”林青山輕呼。
林如海轉身看向黛玉,卻看她并未很驚訝。
“父親乃是當今欽點探花,本是天子門生。”
“青山可知道,世人眼中,兩淮巡鹽禦史是個肥差,盛産貪官,靠着水道,過往鹽商,雁過拔毛。”
“世人都知道的事,當今更是知曉,這兩淮巡鹽禦使,并不好當。”
“可父親呢,這些年來,便是官衙和林府兩點一線。借自己喝酒起疹子的緣故,從不應酬。”
“若要了解民情,竟是親自到百姓家中。自三年大考各項均為上等,我就知父親也許不日就要回京了。”
“如此,恭喜父親啦。”
林如海颔首,女兒愈來愈聰慧,也不曾追求才名,倒也令人更放心了。
黛玉拿了信件浏覽,據賈敏說,這是賈母的親筆信。
請母子三人回家倒是人之常情,不過信件裡還提到了之前賈府為了迎接貴妃省親,花費大力氣建造了大觀園。
如今園子空置了小半,賈敏可以攜黛玉姐弟住在大觀園,方便日常往來絮話。
黛玉問:“父親母親,之前外祖母過壽,有來信請我們回去嗎?”
“不曾,山高路遠往返不易,咱們都是把禮送到了,人未前去。”賈敏回道。
“那這次,外祖母為何親自寫信請我們回去,甚至連住哪裡都安排好了,不怕父親母親為難麼?”
“你是說,外祖母也知道我們這次可能成行?”青山此時反應倒快。
賈敏也聽出黛玉言下之意,“你父親此次回京,該是要擢升。咱們知曉便罷了。”
“若是賈府也提前知曉,靠的不會是二哥,要麼是姻親,譬如王家,要麼是……貴妃。”
“那我們此次回去,便不可與賈府走的太近。你父親在朝中靠的是不偏不倚的中正,與勳貴走的太近反而落了下乘。”
賈敏緩緩說道。
林如海給賈敏遞上茶水,輕輕拍了拍她的背。
關于賈家的困境,他看的也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