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今日聽了半天臣子争吵,腦袋有些疼。有的事情值得吵一吵,有的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的那種還不能直接打斷,不然就該被人勸柬明君應需納谏、從善如流,隻得睜着眼睛硬聽一聽。
今日沒什麼别的大事,他參你一本,你參他一本,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乾隆作為皇帝也難以判斷地公平公正,做皇帝的小技巧便是這次偏向這派,下次讓那邊還一些,維持相對的平衡。
今日唯有一件事,讓他有些在意,晌午在軍機處議事,軍機處這裡隻有幾位心腹重臣,說的事情便不是三瓜兩棗,隻擺放台面上的那種了。
軍機大臣鄂爾泰提出,“我朝吸取了明初靖難之役的教訓,親王全都都要待在京城裡,不準随意外出,更沒有封地了。
但請皇上不要忘記,獨獨有一個例外,便是開國功臣禮親王,當初因有大功,還是封了地,世代盤踞在雲川一帶,朝廷對那裡的掌控力極弱。
皇上一定要居安思危,早做打算。”
鄂爾泰是雍正朝就得寵的權臣,乾隆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和父皇一起用餐,吃到一味松茸炖雞,父皇忽然有些傷感,說:“鄂爾泰在外幫朕辦事,風餐露宿,也吃不上好飯好菜。”
父皇大手一揮,着人八百裡加急送松茸和活山雞給鄂爾泰,并附有留言“這樣就如同你我君臣對席而吃了”。那會的乾隆還有些吃味兒,概因額娘不夠受寵,乾隆從小也沒得到過太多來自父親的關懷。
後來,雍正駕崩那天,張廷玉第一個趕到,指揮宮人找到密诏副本,當場宣讀,立了大功。鄂爾泰也不甘示弱,深夜沒有馬匹,騎着煤驢奔前來,擁護乾隆上位。
等乾隆繼承大統,這兩人當之無愧輔政,後來便順理成章成為了軍機大臣。
也許是一山不容二虎,兩人時常在乾隆這裡相互拆台,唱反調,有時候乾隆分不清他們真實的想法是什麼,但乾隆也樂見其成,若風向一邊倒,倒不美了。
便如此時,張廷玉便站了起來:“第一代禮親王乃太祖原配大福晉佟佳氏所生,征戰多有戰功,為開國元勳。後來大公無私,支持幾代正統即位,即便在今日,在安定政局等大事上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鐵帽子王之所以為鐵帽子王,就是因為其百代不易,這是從太祖那會兒就定下來的規矩,你我有什麼資格置喙此事?”
皇上擺了擺手:“此事休要再提,禮親王一脈始終對大清忠心耿耿,鐵帽子王是從太祖那裡定的規矩,隻要禮親王沒有異心,規矩不容破壞。”
雖是這麼說,皇上心裡也嘀咕,雲川一帶,雖偏遠,但也是王土。現任的禮親王和世子,面子上對朝廷恭恭敬敬,但他們有兵有糧,得時刻監督着。皇上腦子裡轉悠着這些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大事兒,心裡便有些煩燥,記起秋日禦花園的殘荷好看,便來清靜清靜。
傍晚的禦花園有些清涼,皇上想起唐朝一位詩人李商隐寫的詩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大概就是現在的場景。
皇上有些感歎,正要抒發一下胸臆,向李商隐緻意,看到不遠處有一身綠色宮裝的女子帶了丫鬟在遊玩。
這次皇上認出來了,就是前不久萬壽節晚宴上有些令人有些晃神的寶常在。寶常在應該是沒瞧見他,悠然自得,甚至蹑手蹑腳撲起了蝴蝶。
“有些寶裡寶氣的。”皇上皇上的心情沒有受到影響,甚至更愉悅了。
随口又作出一首七言詩來,“花園秋色漸凄迷,殘荷枯葉共風悲。美人撲蝶閑情賦,煩惱皆随笑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