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艾洗了臉手,又舀了熱水泡腳,問道:“可吃過飯了?”
“吃了吃了。”
可艾繼續追問:“吃的什麼?”
“吃了山藥,又面又軟。”小山笑道:“我還給大姐留了一段在竈上。”
這節省的習慣,一時半會兒也改不過來,可艾也不說他,隻是打算明日做些好吃的給他。
民間平頭百姓人家對守孝沒有那麼嚴格,趙爺爺去世也有三個多月了,他們也可以沾些葷食了。可艾盤算着以後打到的動物也不必都拿去賣了,可以留下自家食用。
第二天,可艾做了早飯,饅頭稀飯配小鹹菜。
吃過早飯之後,她見院子裡紅棗熟了,便和小山一起将棗子收了。
别看隻是一顆棗樹,成年的大樹每年可以産出兩百來斤大紅棗,賣了的收入也是這個家庭以往的重要經濟來源。
不過今年可艾做主就不打算賣了,這大紅棗色澤鮮豔,果實飽滿,甘甜可口,晾幹了可以儲藏起來,無論是炖湯還是做點心直接吃,可以吃好久了。
上午,店小二架着牛車來拉酒,可艾将紅棗裝了兩斤讓他帶回去吃。
拉走了兩翁酒後,後院還有三翁酒,地下更是埋有數壇,都是上次一起釀的。短期内,可艾并不打算再釀新酒。
送走了店小二,可艾燒了開水,磨了菜刀,懷着激動的心情進了後院,逮了一隻雞。
這隻雞,不是一隻簡單的雞,這是肉啊!
對于一個吃貨來說,三個月沒吃肉,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折磨,雖然綠色天然無污染的素菜也很好吃,但是對于肉食動物來說,什麼也比不上肉的滋味美妙。
将雞利索的抹了脖子,在開水中燙過後迅速拔毛,再用小火苗将表皮的細絨毛除淨後,開膛破肚,剁成小塊。
将雞塊倒入油鍋中翻炒至金黃,加入清水,放入姜片,泡發後的幹蘑菇,紅棗。大火燒開,小火慢炖。
農家土雞炖湯不需要放入多少調料,雞肉本身就已經足夠鮮美。所以接下來,就交給時間和火候就可以了。
一切的等待,都是為了最後入口的那一刻。
雞肉的鮮美慢慢融入湯汁,炖出來的雞湯又吸收了野生蘑菇特有的醇香,兩者是絕佳的搭配。喝上一口湯,吃上一塊雞肉,鮮香滿溢,滿足了味蕾的同時,也是心理上的滿足。
“嗯嗯,真好吃!”小山吃得停不下嘴,就算是以前爺爺還在的時候,一年也難得吃上一回雞。
雞肉可以益氣補血,雞湯可以增強體力、健脾補虛,正是适合他們一大一小現在這種身體狀況。
吃了一頓美美的蘑菇炖雞,可艾的心情非常好。後院的那些雞在她眼裡已經等同于紅燒雞、白斬雞、大盤雞、辣子雞、蔥油雞、叫花雞、烤全雞….
等等,貌似她總共隻有六隻雞,剛剛宰了一隻,還剩五隻,可是她對雞的做法遠遠大于五!
此刻,可艾望向山林的目光特别熱切,有一句話叫做靠山吃山,真是特别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