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的,戲就是戲”
車媛在緊張中看完了首映,元彬陪她離開影院時說了句“你是一個能成就演員的編劇”
“你把說的太厲害了,是雨盛哥成就了我的作品。他比所有人想象中更要厲害”
鄭雨盛在電影中飾演了一個因精神疾病逃脫法律制裁的殺人犯。影片開場就是在法庭上的一幕。他衣着整潔,面帶微笑,從頭到尾都沒有任何情緒上的波動。
故事展開在他進入精神病院後,這裡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精神問題,兩相對比下,顯得他格外的正常。
來到這裡的鄭雨盛發現這個世界更“有趣”,他體驗過殺人的感覺,沒什麼意思,不如操控人心來的好玩。
一開始除了醫生和護士他接觸不到其他人,在他的語言暗示下,逐漸取得了信任。到後來他可以出門走動。
在他接觸到的病人中,不乏高智商者,他企圖操控别人,别人也在試圖操控他。接觸到的人越多,他的思維越發混亂。
從一開始的平靜到後面的瘋魔。故事的高潮在護士被發現死亡,鄭雨盛作為第一嫌疑人被提審。
審問的警官正是之前逮捕他的人,在問詢前,警官一直表示,他的精神病是裝的,為了逃脫法律制裁。直到見到他本人,和之前大不同,無論是衣服還是發型都太淩亂了。說話也沒有邏輯,他好像真的精神狀态出現了問題。
先後幾次提審,從警察到檢察官,再到律師,見到他的所有人都說,現在的他可能真的出了問題。
就在這個案子即将停擺的時候,鄭雨盛自殺了,在就醫後,被嚴加看管。有人對他的狀态一直持有懷疑狀态,覺得他為了逃跑裝作這樣。
可就在這樣嚴格的環境下,他被發現自殺了,在醫院的病房裡。用的是一把手術刀。
嫌疑人自殺,案件好像結束了,主人公不在了,故事好像也要結束了。畫面再回到精神病院,鏡頭中隻有一雙手,在擦拭一把沾了血的手術刀,有一個好像鄭雨盛的聲音再說“秩序不能被打破”
影片到此結束,車媛對于這部作品,不滿意的地方更多“我有些強行制造懸疑了”
“換成任何一個懸疑類導演,他的轉場和音效都會更緊張。我之前覺得你請李導是為了出口氣,現在看來,是為了畫面感。在精神病院裡,大量用了暖色調。如果單看畫面,我一定不認為這是一部懸疑片。這樣的割裂感,配上的轉變,顯得整不影片都更詭異。很有趣”
“雨盛哥最開始擔心的是,他沒辦法表達出這個人物的複雜。我就在想如果往懸疑走,配上昏暗的畫面和音效,他整個人都會顯得十分陰冷。這不是我要的,我希望他這個人物能平一點,之前導演們拒絕我,想換掉雨盛哥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他很難陰暗。我找李導的時候,我們聊了一下我對劇本的想法,和我為什麼要用雨盛哥,導演很贊同我的說法。他們都認為越是正面的人,陰暗面才越發黑暗”
“你們的合作還算是成功,但也有不足”
不足在哪裡元彬沒說,車媛也沒說,鄭雨盛在和兄弟喝酒的時候說了“再給我幾年時間,再回頭去演這部片子,一定要比現在好。”
“說實話你的發揮已經出乎意料了”
“我可以更好的,她的作品值得一個更好的演員”
影評人對于兩個人的再次合作評價就直白了很多,直言鄭雨盛演技上的缺點很大,他沒能完整支撐起這麼複雜的一個人。車媛在制造懸疑上太過生硬,就轉型而言,還算成功,可就作品而言,算不上他們最好的水平,如果在經曆時間和沉澱後的他們,應該能拿出來更好的作品。
車媛對于自己作品的不成熟,還是認可的,不是演員的問題,是她作為編劇的失職。
“哎,我還是需要沉澱啊”
元彬對于她躺在自己腿上,指揮自己喂水果這一狀态,看不出來一點沉澱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