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圖榮華?
可這些弟子...
威脅,由心生發的恐怖。
可這天墉城中的弟子,大都家底幹淨,不是什麼孤兒,就是上山來希望學習劍法,希望修仙的人。
他們身後,似乎也沒什麼血海深仇一類的。
如此威脅,成立不了。
若是以單個的生命威脅呢?
這似乎也不成立。
聯系幾次的事情,一兩個天墉城内部的弟子對黑衣人的幫助肯定也不至于有現在這麼大的一個局。
這天墉城中,都還有自己未曾涉足的地方,就更别說一般的弟子了。就算是涵素,也未必知道天墉城中的角角落落。
這般情形下,吃裡扒外的肯定不止一人。
否則,黑衣人沒有那麼容易逃脫地毯式的搜索和追捕。
當年是自己親自帶隊抓捕的。
可不止一人的話,又是怎麼做到這般威脅下,并沒有弟子來尋求自己或者其他人幫助的?
他們真有這麼好的承受能力?
真有這麼團結?
就沒個叛變的?
就沒想過,自己或者其他長老能夠幫他們一勞永逸地擺脫這種威脅?
這也沒什麼理由啊~
那這些黑衣人次次都能擺局,又次次都能引君入甕,還次次都能全身而退的理由是什麼?
莫非...
陵越的心頭隐隐産生了一個不好的猜想。
雖然陵陽自身也不願意相信天墉城中有吃裡扒外之輩,但這輪番而來的事情,且次次都能跳進黑衣人的圈套,又絲毫逮不到黑衣人的狐狸尾巴,卻讓陵陽的确有了這樣的懷疑。
即使從本質上來說,這些弟子幫黑衣人的理由不夠充分,但陵陽還是覺得事情能夠進行得那麼順利,沒有幫兇則更是一個理由不夠充分的事情。
懷疑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這其實對于懷疑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十分痛苦的事情。
可事已至此,就不得不做這般情感與理智之間的抉擇了。
對于幫兇一事是怎麼來的,陵陽心裡也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雖然他對被他懷疑的人,有四五分的肯定,可他拿不準陵越會怎樣來認為他的看法,加上要提到城中有關百裡屠蘇的事,陵陽話語間的猶豫很盛:“您弟弟的事,想必您也知道,在弟子間有些風言風語。所以...衆口铄金之局想要達成,若是不了解咱們天墉城,我想應該沒有那麼容易。而且,偏偏巧,在這事兒上是以十分相信這些風言風語為首的陵端和戒律長老一前一後進入藏經閣,這就有些...還有調虎離山之計,也需要有了解您弟弟的人才行。您弟弟雖素來寡言,且幾乎不與其他人親近,稍微親近些的也就執劍長老,劍侍紅玉,芙蕖師姐和您,還有那一隻海東青。但他對天墉城很有責任感,且盜劍賊一事因他而起,他去追黑衣人似乎就是一種絕對會發生的事[90]。并沒有追到黑衣人,似乎也是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第一次黑衣人前來,是置下煙霧彈離開。第二次,莫名其妙不見。這次怎麼不見的,具體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半也應是莫名其妙不見的。在此處也有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我并不知道城中的弟子究竟是怎麼想的,或者說陵端和戒律長老是怎麼想的。若您弟弟真的殺害了肇臨,明知這種事情在天墉城會是什麼後果,他又回來做什麼呢?難道不是畏罪潛逃更好?若是您弟弟确實沒有殺害肇臨,那麼他追捕黑衣人未果回歸,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因為戒律長老這麼一沖動,芙蕖師姐這麼一做,卻又變成真~畏罪潛逃了。這就有些...至于肇臨,他平時非常聒噪,跟在陵端身邊,但他并未做任何欺壓之事,隻是嘴上有些...我曾聽說,他在私下裡和師兄弟之間說起您弟弟的事,還認為陵端之所以将那些風言風語當作真實,臆想一些事情,其實是因為當年他原本想要拜入執劍長老門下,但是執劍長老卻未曾看過他一眼。他不得不拜入掌教真人門下,且那年劍術大會,您大挫他的劍術,還有芙蕖師姐也...大家都知道,他喜歡芙蕖師姐,而芙蕖師姐又對他的追求視作小醜跳梁,對他的笑臉常常視而不見,還态度糟糕,卻對您弟弟有發自真心的笑容不說,還為您弟弟洗手羹湯,這...其實您弟弟就是他各種怨念的發洩對象。[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