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青玉壇的弟子提及這個事情,這些人才想起很多年前青玉壇掌門幹的駭人聽聞的事。如此也算是理解了。
就這麼相安無事地過了很久很久,直到現在這個掌門上任。
現在這個掌門估摸着也跟那個有着駭人聽聞想法的掌門一樣,多多少少對丹道有些偏激,似乎是在什麼古書上找尋到了很難見到的很厲害的丹藥。對那個丹藥就有點兒心心念念的。
雖然他們的義診和派藥沒有變,但對于藥材,尤其是珍貴藥材的需求那真是跟洪水猛獸一樣。他們這些就在附近靠山吃山的藥材鋪,真的很難滿足現在青玉壇的需求。
因幾乎斷了這種穩定的來源,有些家底子不怎麼厚的老闆,便離開此處,到别的地方去了。而有些家底比較厚的老闆,還接手了這些藥材鋪。
這些東西,不賣給青玉壇,也可以賣給其他人,何必非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于是,這裡的藥材鋪還沒有因為青玉壇的需求變化而衰敗。
估摸着那種丹藥煉制起來很難,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所以,他們青玉壇就派遣了一些武功高強的弟子去江湖中尋找那種厲害的醫士和他們共事。有些醫士覺得這是個大事業,自願跟着來了。有些醫士又覺得這事兒難度太大,估摸着力有不逮,加上江湖上對青玉壇聲名的評價不太好,就不願意過來,但最終還是被那些青玉壇武功高強的弟子給硬請了來。
在幾番折騰之下,沒有任何的收效,于是這個事情就一直都在進行。
直到他們找到一個非常厲害的醫士,說是有他在,古籍上所說的丹藥定有現世的一天。
如此,就将人給請了來。
之後就再沒向江湖中去找尋過醫士,一直把這一位奉為座上賓。
聽說這人是出生于醫士世家,自小天賦異禀,厲害得很。來了這青玉壇,就投入了這煉丹之事,似乎還真有不錯的收效,青玉壇的掌門和門下的弟子都對他贊不絕口。說是人溫柔似水,待誰都好,一手琴也彈得極妙。其人前來青玉壇,還為他們青玉壇的丹道古籍修補批注,主持重修了不少的丹道書籍,這些丹道書籍還被同道認可,如此他們青玉壇似乎還有點兒擺脫以往陰影呈現中興之态的模樣,簡直感覺得到這個人就跟得到天下般合算。
青玉壇的弟子對這人贊不絕口,并且也極為仰慕,追求者甚衆。常常都有青玉壇的弟子下山來,買上相思子、赤小豆、當歸什麼的用素雅的絹布包好,送給他。
别提是個多麼神仙的人物了。
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離開了青玉壇。
之後,青玉壇就派人去找他,也不知道現在找到沒有。
隻是聽說,因為他不在,他們青玉壇的掌門是越發的脾氣不好,就差沒有把青玉壇給拆了。
這些弟子們真心希望他們的丹芷長老能夠快些回來,否則整個青玉壇估摸着還真要被他們的掌門給拆了。
聽了老闆的介紹,自己心下略微有了些許結論,遂與老闆作别,回到客棧,繼續安排藥材運送的事情,以及和陵雲那邊聯系,看看他們什麼時候能夠過來。
都說百聞不如一見,無論是自己收集消息之後給陵越的彙報,還是這個老闆跟自己的介紹,因雙方之間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且有些事還有點似是而非的,這不由讓自己憂心起了百裡屠蘇那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