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
“學校要增開六年級了”
“什麼!我還要再讀一年書?”
“不可能,一直都是五個年級,六年級應該是收那些複讀的學生。”
“誰還複讀啊,這破學校!”
“是真的,吳校長本來在找六年級老師,後來聽說鄉裡直接派老師下來,”
“校長的事,你怎麼知道?”一臉懷疑。
“他是我表叔爺。”
……
小學要從五年級改成六年級的事情,大部人都不太關心,但對于再過兩個月就要小學畢業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驚天大雷,決定着他們是否還要在學校裡多待一年。
心存僥幸的他們等到了期末考試,等來了學校的通知,9月開學,一起讀六年級。
更加引起小範圍轟動的是,鄉裡傳來消息,國家發了文件,要求“九年制義務教育”,所有小孩都要讀6年小學,3年初中,就從今年開始。所有年滿6周歲的小孩都要去讀書,無論男女。
“你說國家規定就國家規定啊,我女兒我還做不了主嗎?”
“鄉裡就一個初中,還九年制,去哪裡讀啊。我們農村人變通點,讀個6年差不多。”
各種言論此起彼伏。
村裡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義務教育”,也不想了解。有些人依舊“我行我素”,隻想讓自家小孩認識幾個字就行。十三四歲在農村已經是壯勞力,能幹很多活。特别是有好幾個小孩的家庭,哪裡供得起每個小孩讀書。
讀書不要學費,但學雜費這些也是錢。
當然還有其他情況,比如曾有成這樣的。他今年讀五年級,比曾好雨和曾荷花高一年級。本來小學畢業後就要去他阿爸曾國強的攤位幫忙,現在不得不多留在學校一年。
曾國強這兩年殺豬賣豬肉的生意幹得紅紅火火,弄了個流動攤位。曾有成的阿媽每天都去幫忙,俨然成了夫妻老婆店。
他們說,不是他們家不重視讀書,讀書是好,隻是現在的形勢變了。讀好初中,就算成績不錯,再讀個中專出來工作,每個月的工資比不上他們家現在賺的。如果讀高中,考大學,還得多花三年年才能上班。讀書的好處就隻是戶口出去,不再是農業戶口。
農村人心裡都有一本賬本,戶口不戶口是其次,拿到手的才是實惠。曾國強打算看看情況,六年級可以讀,這初中能不讀就别讀了。
對此,曾金生的評價是“眼睛隻看得到眼前的三分地”,本來他看曾國強比他哥機靈一點,能幹事。有誰知道有時太機靈反而會壞事呢。
比如曾國慶三兄弟裡,“最機靈”的曾國華就屬于幺蛾子不斷,不省心,做出點成績就開始飄飄然。
去年他老婆何紅紅終于生了一個女兒。曾鐵生和何小草兩夫妻看到小兒子終于有了後代,很是高興;又因為孫子夠多,對這個孫女的到來很期待。
何小草特意去鄉裡幫着何紅紅坐了“雙月子”,回來後對這個小孫女是念念不忘,常常對别人說,自家小孫女剛出生通通紅,滿月後,卻比白米糕都白。
何紅紅一顆心都撲在自家女兒身上,婆婆來了兩個月,不得不回曾家村,自家阿媽要照顧侄子,來過一次,送了些雞蛋又走了。她一個人有些手忙腳亂,兩耳不聞窗外事。
曾國華被村裡的人撞到和其他女人走在一起,很親密。他說,隻是生意上的夥伴,兩人在談公事。但撞見的人言之鑿鑿,“那個女人看上去就不正經”。
消息傳回村裡,曾鐵生在家裡氣得大罵,沒有這樣不正經的兒子。但兒子大了,翅膀硬了,怎麼會有用呢?
還是何小草去了小兒子家,去那邊照顧孫女,讓何紅紅脫開手。又和曾國華說,她隻認紅紅這個兒媳。曾國華才有些收斂,至少沒有人再撞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