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以前沒到湖北旅過遊,縱然寫作時多少會對各地人文地理等有所了解,文姬仍是覺得自己知之甚少,便放下筷子,專心聽講了。
見文姬聽得聚精會神,戴妍琦講解得更起勁兒了,“他改鄂縣為武昌,在巡遊城南時,發現當地的鳊魚味道鮮美,就将這種鳊魚命名為‘武昌魚’,并在長江樊口段的西山建了釣魚台釣武昌魚、擺魚宴招待群臣。自此,武昌魚之名就流傳開來了。”
她們中午吃的主食是所有人來武漢一定都會吃的熱幹面,面條筋道、醬香濃郁,面條的爽滑和芝麻醬的濃郁醇香完美融合,配上脆爽的酸豆角和蘿蔔丁,絲毫不膩。
“其實蛋酒配熱幹面是江城幾代人清晨的元氣密碼,不過因為職業原因,我們食堂并不提供蛋酒,我們也就隻有平時回家的時候會這樣吃了。”
戴妍琦語帶遺憾。
蛋酒是以滾燙的米酒沖開金黃色的蛋花,撒一把綿白糖再加以攪拌,淡淡的酒釀味中和了雞蛋的腥味,暖胃又舒服。
“蛋酒的酒精含量幾近為零,冬天來上一碗,身體一下就暖和起來了,來例假的時候也可以緩解疼痛的。”戴妍琦又将旁邊的飲料拿了起來,“不過,酸梅湯配熱幹面也很合适啦。”
文姬和她幹了一下杯,喝了一口酸梅湯。
酸梅湯并無勾兌的那種甜膩感,解膩回甘,仔細品嘗,還能嚼到細碎的果肉。
因為文姬并不吃豬肉的緣故,戴妍琦并沒有拿蓮藕排骨湯和三鮮豆皮。
剛剛在她看到文姬似乎想指牌子上的糯米雞時,提醒道:“文文,我們這邊的糯米雞其實是炸團子,和有雞肉且包裹在荷葉裡的廣式糯米雞不太一樣,通常都會放豬肉的。”
“诶,那它為什麼還叫‘糯米雞’呢?”
文姬好奇道。
之前她和黃少天一起約飯的時候吃過糯米雞,外層是糯叽叽的糯米飯,内層包裹着雞肉、瑤柱、蝦仁香菇、胡蘿蔔、鹹蛋黃等餡料,特意告訴店家沒有加叉燒增添風味。
待解開荷葉,用筷子輕輕劃開之後,金黃色的糯米雞映入眼簾,軟糯的糯米和鮮美的餡料,輔以荷葉的清香,極其鮮美。
“那個啊,是因為炸好之後外表面金黃且凹凸不平,看起來很像雞皮,才會這麼叫的。”戴妍琦想了想,“就和老婆餅裡沒有老婆一樣,武漢的糯米雞裡其實也沒有雞。”
經她這麼一解釋,文姬就明白了,“原來如此。”
“這個是糯米雞的cp,文文你快嘗嘗好不好吃~”
戴妍琦推薦起另一道美食。
“原來麻團是糯米雞的cp啊……”
文姬咬了一口,發出了咔嚓聲。
戴妍琦發出了同樣的咔嚓聲,笑着問道:“這個我們管這個叫‘歡喜坨’,是不是聽起來就很喜慶?”
“的确,聽起來就能帶來好運。”
文姬點頭道。
除此之外,她們還有油焖大蝦和幹煸藕絲這兩道菜,也是武漢特色菜,味道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