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曦剛帶着二喜從後門出來就碰見了送書回來的小虎和小茂。他們的年紀跟二喜差不多大,都是上京的孤兒,幸得一衆善人資助才得以長大,如今也都在書局幫工。隻見小虎推着一個木質推車,小茂正拿着一個小冊子向他提問。
二喜驚喜地上前打招呼,二人見了,也趕忙向喬曦行禮。喬曦是跟王姨一樣的好人,少年們眼中滿是尊敬。
喬曦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畢竟她隻是捐了些錢财,未曾像王姨一般親力親為。為了緩解這股“尴尬”,她轉而問起了小茂手中的冊子。
“回喬小姐,這是書局先生給的字帖,我們兄弟二人最近在識字。”小茂恭敬地答道。
喬曦聞言欣慰地點了點頭。一旁的二喜聽着也很高興,這幾年她跟着喬曦也學了不少,随手拿過冊子,開口道:“讓我看看你倆都學了什麼。”
“學得可多了。”小虎說這就秀起了最近刻苦練習的成果。二喜不甘示弱,二人打打鬧鬧地吵了起來。
見二喜難得有十三四歲少女的活潑,喬曦也就由着她去了。一旁的小茂卻連連向自己的恩人賠禮,拉着小虎進了書局。
喬曦見狀,不免笑道:“小茂的性子真是沉穩。”
二喜聞言卻低下了頭。小茂與他們這些沒爹娘的孩子不一樣,他是家道中落被賣來上京的,若不是命運不濟,此刻也應是一個翩翩少年。想到這,二喜不禁感慨道:“若是能早讀書,我相信小茂哥肯定是個人才。”
這話意外刺痛了喬曦,若是朝露能早讀書,明事理,是不是一切都會不一樣?然而,沒人能回答她的問題。回到喬府後,她馬不停蹄地開始幫着秦婉改稿。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京中志異》終在年關前完成。喬明朗找了一間相熟的書坊在年後版印。開工之前,喬明遠特意帶着喬曦前去拜訪。兄妹兩剛下車,就見方思渺帶着仆從等在了門口。也是在這一刻,喬曦才知道這裡竟是自家師兄的書坊。如今做女裝打扮的她很是尴尬,看着眼前人不知該如何開口。
方思渺見了來人也很是意外。茶樓匆匆一面後,他就去了江南,過年回來後才得知難安先生的書遞到了自家書局。他本是特意來相見,沒想到卻會面了自己那陌生的小師妹。
一旁的喬明遠也意識到了二人的“古怪”,率先開口道:“喬曦,這位是方思渺方公子,跟你一樣,跟着武夫人學學問的。”
喬曦聞言趕忙彬彬有禮地打了一個招呼。方思渺也躬身示意,将人請進了屋。三人一坐定,他就迫不及待地問起了難安先生的事。
“在下曾與難安先生有一面之緣,不知今日他在何處?”
這個問題直切要害,喬曦心下一緊。幸而喬明遠與秦婉商量過,給“難安先生”安了個老家表弟的身份,說人過年回老家去了。
方思渺聽後不免有些失落。他愛書,自然也第一時間讀了成稿,對《京中志異》那是手不釋卷,可惜秦婉已是婦人,難安先生也沒見着。他又不死心地問道:“不知難安先生何時再來上京?”
見人如此執着,喬曦竟莫名有些感動。喬明遠卻不悅地瞪了她一眼,遮掩道:“表弟不慕名利,老家快活,怕是不會再進京了。”
這話不免讓方思渺想到那一方繡帕,連連搖頭,感歎自己“不逢時”。喬明遠見狀怕人深究,轉而講起了書稿的事。
“喬大哥放心,明朗與我相熟,這事兒我定會辦妥。”方思渺保證道。
喬明遠聞言點了點頭,以茶代酒,跟人碰了一個。方思渺被軍中的漢子的豪爽打動,連連打保票,講起了書坊的近況。
“說起來,上京最近有股風潮,不知喬兄可知?”
喬明遠搖搖頭,表示願聞其詳。
方思渺笑道:“咱們大昭翻印之事屢見不鮮,為了區分,不少文人就親自刻章,将章印在扉頁,不知二位可有意向?”
喬明遠聞言看向喬曦,讓她拿主意。喬曦自然是知道這事兒,她早就與秦婉商議好,讓随侍的二喜将印章拿了出來。
方思渺看着刻印點了點頭,沖着喬曦笑道:“看來,小師妹是早有準備啊。”
“讓師兄見笑了,嫂嫂不便出門,隻好讓小女來了。”
這話說得在理,畢竟喬明遠是一介武夫,自是不如師從武明珠的喬曦懂書。方思渺叫人取來白紙和印泥,當場試了一試這印章。這種印章大多是文人題字,沒想到自家小師妹拿出的印章竟是一個奇怪的圖案。
“不知這印章是出自何人之意?”方思渺忍不住問道。
喬曦聽後笑了笑,開口道:“讓師兄見笑了,這章是難安表兄的随手畫的。”
方思渺聽後看着紙上的印章也笑了,這難安先生真是個奇人。
在回去的馬車上,喬明遠問起了印章的事。他對這些不甚了解,但是那奇怪的圖案也引起了他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