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姜去寒聽到非常中氣十足的一聲。
百官隊尾站出一個人,氣質鋒利,年輕到沒有來得及在先帝搭建的舞台上演戲,像一柄利劍,第一個站出來執行帝王的意志。
他大談邊防積弊,直言皇帝應該盡快整治邊疆軍事,清除軍隊裡貪污腐敗中飽私囊的蛀蟲。
好。
帝王投去贊賞的一眼。
年輕的官員受到鼓舞,将腹中積攢多年的肺腑之言一一告訴他的陛下。
姜去寒總算聽到點有用的東西,他不僅自己認真思索,還要系統記錄下。
系統:【備忘錄而已。】
兵部尚書出列,恰好擋住年輕官員,“陛下,侍郎所說言之有理,臣有另外一事要奏。”
剛剛被皇帝下令要督察百官禮儀的禦史扭頭,心想,奇了怪了,兵部尚書打斷兵部侍郎的話。
年輕官員一愣,心有不甘,但還是閉上嘴。
“鞑靼近日在北疆多有活躍,似有進犯之意。”
“哦?”姜去寒有點興趣,衆所周知,兵部尚書是當今太後的兄長,明牌的外戚。
過去,明昭太子與繼後關系不錯,稱兵部尚書一聲舅舅。之後宮變,太後在明昭太子與謝決之間,突然選擇支持謝決。外戚與太子黨便成了你死我活的關系。
明昭太子身死,謝決登基,大勢已定。但是從前的太子黨能接受換一個領導,不能接受和死敵做同事。
所以兵部尚書一開口,就有禦史質問:“什麼叫似有進犯之意,又搶了農家的雞?”
“不算多,有三個營的騎兵。”
“多久的事?”
“半個月前。”
“為何現在才報?”
兵部尚書一頓,廢話,皇帝這兩個月也不上朝啊,奏書他可沒少寫。暗罵一聲禦史賤人,兵部尚書又面色如常:“是我們的纰漏。”
“出纰漏就補救。”姜去寒想,可能鞑靼也看出謝決有暴君傾向,趁着他砍人來邊境騷擾兩下。
“陛下,校尉虞展可當大任,不如派他去平定邊患。”
一個沉穩的中年男子出列。
“不可。”又一老臣上前,“我們尚不清楚鞑靼的真實意圖,先帝在時一向崇尚以和為貴,不如先派使臣了解清楚再議……”
雖說再議,但不少人都知道這是又要和親,送人送錢過去了。
“這次多陪點我們農家的雞過去,順便告訴他們這是您老的心意,讓他們輕點宰。”兵部尚書出言諷刺後,正色道,“陛下,如果我們繼續忍讓,鞑靼的鐵騎踏入我朝每一寸土地是遲早的事。”
“你!”老臣當即氣出眼淚,就要告狀,但是一擡頭,帝王似笑非笑看着他。
壞了,一時間忘記改朝換代了。
老臣讪讪退回。
姜去寒曾經聽姜蘅提過先帝以和為貴的外交政策,當時姜蘅評價:“我們具備實力,但不具備勇氣。”
想到這裡,他有了決斷。
“校尉虞展。”
“末将在!”
“封你為衛将軍,前去平定動亂。”
“是!”
兵部尚書與衛将軍也回到列隊。
争論的潮水退去,一開始的兵部侍郎還站在原地,他剛才插不上話,現在終于有機會繼續說:“臣認為改革一事不能急于一時,先了解沉疴在何處,才能對症下藥。”
間隔太久,姜去寒都快忘了他之前在說什麼東西。
【邊疆軍防。】
“謝謝你,備忘錄。”
年輕的侍郎話鋒一轉:“所以臣想替陛下去邊疆看看……臣自請跟随衛将軍!”
帝王點頭:“準了。”
“謝陛下!”
姜去寒肉眼可見他的眼睛被點亮,然後腦海裡叮的一聲。
【兵部侍郎陶西右正在激活……】
【兵部侍郎陶西右已激活,可随時邀他進入會議室。】
姜去寒僵住:“什麼意思?”
【恭喜宿主激活了你的第一位能臣幹吏!】
激活了,也就是說……
他羞惱之餘,生出好奇心:“看看xp。”
【兵部侍郎陶西右xp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高台之上,帝王似乎輕歎一聲。
呀。
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