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赤染蘭香 > 第85章 第八十五章 立雙功葉陽晨受賞

第85章 第八十五章 立雙功葉陽晨受賞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衛忠海曾是一介文臣,官拜尚書令,然而時勢造英雄,令他棄文從武。當時那海的大軍壓境,劍指定州。

說起定州城,還要從平朔九州說起。平朔九州不是一座城池,而是指位于長城一帶的區域,它東西綿延上千裡,有險峰激流,曆史上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防禦堡壘。可自前朝開始,皇帝史唐将平朔九州割讓給了蒙古,從此中原王朝便落得無險可守的境地。沒有了平朔九州這一戰略要地,蒙古軍在長城内攻城略地,如入無人之境。豐國建國後,定都在北都城,距其400餘裡的定州便成了京城北都的屏障。所以定州的戰略地位很重要,也可以這樣說守住了定州,就等于守住了北都。

既然定州如此重要,那麼怎麼都不能失守,更不能拱手送給蒙古人。可好巧不巧的是,這時候定州的老将孫文龍突然病逝,定州亟需一個老成持重的将軍去鎮守。而當時的豐國武将匮乏,朝中實無合适的人選去守定州城,一時間舉國上下人心惶惶,文臣隻管紙上談兵,武将隻是謹慎怯戰。

項靖在六神無主之下,最終選了衛忠海去守定州。并非是他相信衛忠海有将才之能,隻是在項靖眼中,衛忠海至少做事盡心盡力,也肯擔當重任,總算是個人選。項靖雖然昏庸,可是江山要丢的大事,他卻怎麼都不敢馬虎。

聖旨下達後,衛忠海甚至沒有跟妻子多作告别,就匆匆踏上了定州的路。離開北都的時候,衛忠海身上什麼都沒有帶,隻有一本孫子兵法揣在懷裡。

從那時起,衛忠海放下治世典籍,拿起兵法韬略,開始以一己之力保衛豐國,為風雨飄搖的豐國續命。也可以這樣說,當時豐國氣數之所以未盡,就是因為有衛忠海在。

對于衛忠海來說,能上戰場禦敵,是無比榮耀的事。自豐朝建國,衛家便忠君愛國,但對于衛氏祖上從沒有出過骁勇善戰的武将一事,衛家曆代子孫都遺憾在心,衛忠海也不例外。以至于他的兩個兒子出世的時候,衛忠海曾對他們寄予厚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兩個孩子可以有朝一日成為骁勇善戰的名将,可遺憾的是他沒有看到兩個兒子長大。

衛忠海剛剛趕到定州不久,就與瓦哈國交鋒了。那海舉兵十二萬攻打定州,而當時定州隻有守軍五萬,還不是豐國的精銳。順帝自私地将豐國戰力最強的軍隊留在北都保衛自己的安全,所以那些年衛忠海過得特别艱難,他日日嘔心瀝血、殚精竭慮,這才換來豐國後來的安甯。

衛忠海憑借自己的五萬軍隊,死守定州,先後打退那海的進攻十餘次。那海見無法攻克定州,便想從西側迂回繞過定州後奔襲北都。衛忠海洞若觀火,看出那海的計策,于是晝夜兼程回援北都去攔截那海。

衛忠海馬不停蹄趕路,最終總算先那海一步到達北都。不過,當滿朝文武得知衛忠海率五萬鐵騎來勢洶洶趕來時,全體人都在朝上七嘴八舌議論着。黃魏和董素更是整日在皇上身邊煽風點火,說衛忠海此舉可能意在謀反。

生性多疑的順帝被成功洗腦,下令不準打開城門。項靖同樣也想不明白,衛忠海為何不在定州就攔住敵人,卻要跑到帝都家門口來禦敵。

衛忠海在城外給皇上上表,解釋說因那海偷襲,他這才回來保衛京城。但項靖怎麼都不信衛忠海的話,他很怕打開城門就是“引狼入室”,說不定衛忠海會趁亂把自己推下龍座。偏執的順帝還不知道,那海的軍隊距北都已不足五十裡。

衛忠海心知,若不能進城以北都城的防禦工事來防守,他以剩下的五萬軍隊對抗那海的十萬兵力,根本沒有任何勝算可言。

衛忠海雖然忠君,但卻不是愚忠之人。雖然他隻在軍中待了一年,但他平日愛兵如子,他不忍看到五萬将士慘死,于是強行撞開了北都城門。

衛忠海此舉,也為他後面的悲劇命運埋下了種子。皇上要關門,他卻要把城門強行撞開,這不僅是抗旨,更是“謀反”之舉。如若不是衛忠海前腳進了城,那海後腳就打到了北都城門口,衛忠海就已經被順帝當成叛賊斬殺了。畢竟大敵當前,槍口需一緻對外,有任何事情都要共同禦敵後再言,項靖就壓住了心中的火氣。

衛忠海進宮面聖,彙報戰況。豐順帝慌張無比,朝中大臣也是亂作一團,甚至很多大臣都建議與那海和談。

衛忠海跪倒在地,話語振聾發聩,“皇上,臣以自身性命作保,定護豐朝安甯。我們如今要放棄幻想,積極迎敵,北都城固若金湯,足以擊退敵人。”

話音剛落,朝中衆臣議論紛紛,竊竊私語,大多數人都選擇站在衛忠海的對立面,反對以北都城作為防禦前沿。一時間,順帝也不知該聽哪方意見,心中進退維谷。

最終那日,順帝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決定。可能是因為衛忠海眼神中的堅定,也可能是因為衛忠海語氣中的铿锵,項靖最終還是選擇相信了衛忠海。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