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忙完中午那一陣之後,跑去郵局把包裹取了回來。
這包裹一點不亞于她寄的那個,裡三層外三層地拆開一看,裡面都是省城的特産,有糕點,有臘肉,還有紅撲撲的大蘋果,滿滿當當一大箱。
旁邊是一封信。
賀正岩先是感謝她們送來的特産,然後誇了包子味道很好,最後又表示了一把欣慰,希望她們娘仨一切順利,生意興隆。以後萬一遇到什麼難處了,記得寫信或電話找他。半點沒提他自己送的這些東西。
趙桂花看着這一堆吃的,忍不住感慨:“這麼老多東西得花多少錢啊,可比咱送的那些貴重多了,賀領導真是個大好人。”
林珊也這麼覺得,賀正岩不僅正直大方,非常照顧她們,字兒還寫得特别好看。不是龍飛鳳舞的草書,而是那種闆正的楷體。都說字如其人,再想起上回那兩個流氓被他制服的場景,她心裡更加确信,賀正岩就是那種一心一意隻想着為人民服務的人。
“咱回點兒什麼好呢?人家寄了這麼一大箱子。”趙桂花有些犯難,雖然賀領導信上說了不讓她們再破費,但是人家給了這麼多特産,她們不回點兒什麼,會顯得太沒禮貌了。土特産上回已經寄過了,再回點兒包子也不夠啊。
林珊想了想,決定包子、肉醬照舊,然後再安排上一些年貨。
現在快接近年關了,各家各戶過一陣就該動手準備年貨了。她們可以提前開始準備,這樣算上郵遞的時間,正好能趕在年前送到。
安河市的年貨其實主要是些蒸的花糕和包子,還有各種炸貨,葷的素的,琳琅滿目。這年頭老百姓隻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吃上一些大魚大肉。
林珊家雖然是賣大肉包的,但是也不是每天都有肉包吃。尤其是最近,肉包和面條幾乎每天都不夠賣,她們每天不是小鹹菜配饅頭,就是下點清湯面來吃。
就這已經非常不錯了,很多人家連每天吃|精糧的标準都達不到。林珊記得她在後世的時候看過一個數據,好像八四年這會兒,老百姓平均一年的收入才四百塊左右。大點兒的城市肯定比這個多,但不少偏遠地帶的人可能一年都沒有一百塊錢。
安河這地方雖然小,但并不偏僻,再加上這裡廠子多,其實消費水平還是可以的。比不了省城,但在省裡也算是能排得上号的。不過就她來看,安河多半是要沒落的,等這些國營老廠一倒,日子可就難了,至于以後要靠什麼發展,就很考驗當地的父母官了。
林珊暫時還操不上這種國家大事的心,她明天除了買店裡需要的東西,就得開始準備年貨了。
趙桂花怕她一個人拿不了,借了鄰居的三輪車跟她一塊兒出來買。除了豬肉、雞肉、帶魚,還有雞蛋、面粉,另外土豆這些也需要買一些。
兩人忙了半下午才滿滿當當回到鋪子。備年貨可不是小活兒,洗、切、調味,開炸,再加上又不能耽誤賣飯,林珊娘仨花了好幾天才把所有炸貨都給準備好。
花糕還沒準備,林珊也就不打算送了,炸貨配上自家的大肉包和肉醬,已經滿滿一大箱了,她從賀正岩的信裡能感覺出來,他應該是真喜歡吃自家的包子,不然也不會比别的東西多了個形容詞。
所以這回肉醬少了一瓶,包子多了一些,炸貨也每樣都适當放了一些。再次包裹得嚴嚴實實之後,林珊夜裡寫了封信。
除了感謝的話,其實就是彙報近況,小店生意如何,年後準備怎麼改進,另外她也把家裡來年準備買房的打算寫了進去。
賀正岩之前是她大哥的老連長,那時候倆人都在漢北省最東邊的大營當兵。現在他的地址換成了省城,很明顯是調過去了,林珊猜測多半還升了職。
賀正岩看着也就二十多歲,現在就已經比連長級别高了,這前途不言而喻,再加上他又極有可能是首都人,所以就算不考慮他對自家的照顧,林珊也會想要好好跟他建立一下友誼。更何況人家還對她們這麼好,為人又這麼正直善良。
有事沒事多說說家裡的情況,保持一下聯系,才能慢慢培養出友誼。
又寫了一些預祝新年快樂的詞,再次邀請賀正岩有空來鋪子吃飯之後,信算是寫好了。裝進箱子,封好口,第二天搬到郵局寄出去就完事。
郵局的同志說了,年前肯定能寄到,林珊自此算徹底放了心。
辦完這些事兒,就真的快要到年關了。街上都比往常熱鬧了一些,集市上擺攤的更多了,自家鋪子的生意也很不錯,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如果說唯一有什麼不舒服的,就是林富貴那雙陰了吧唧的眼睛,天天從窗戶瞪人,他媳婦兒劉淑芬也整天發瘋,大晚上不睡覺,站院子裡指桑罵槐。目的就是為了讓她們娘仨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