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洲府近期沒有發生什麼大事,蔡紙的生意依舊做得蒸蒸日上。
蔡元祯為了提高整個紙業的發展,甚至還提議開展一個“交換工”活動,意為與其他紙坊之間交換大師傅進行交流學習,這樣可以互相增進造紙技藝。
蔡元祯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蔡程和蔡明難得站在統一戰線反對。
蔡明最為激動:“元祯,紙坊掌握着咱們蔡紙的關鍵技術,若是輕易讓他人進來學習,被偷學了技術可怎麼辦?”
蔡元祯眨了眨眼說:“二伯,不光是别人來咱們紙坊學,咱們紙坊也會去其他紙坊學,兩邊都不吃虧嘛。”
蔡明:“這……可咱們蔡紙如今可掌管着貢紙權,其他紙坊的技術跟咱們怎麼比?”
蔡程也點頭說:“就是呀,咱們蔡紙可非同尋常,澄心堂紙的配方多少人虎視眈眈想要呢。”
蔡元祯知道他們兩個人說不通了,便轉向了蔡仲,問道:“祖父,您覺得呢?”
蔡仲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我倒覺得這件事可行。雖說咱們蔡紙有澄心堂紙,可李氏也有和田墨玉紙、程氏也有開化紙,這些紙若是真的做得好,與澄心堂紙也可平分秋色。”
蔡明還想插話,蔡仲便瞥了他一眼,打斷了他開口:“你們沒有發現嗎,自打前線開始打戰,咱們造紙業便進入了一個寒冬。”
“咱們蔡紙依仗着百年老店的名号,再加上有貢紙權在手,因此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可近兩年來倒閉了多少紙坊你們去了解過嗎?一枝獨秀不如百花齊放,我覺得元祯這個主意不錯,若是對方也誠心,咱們可以互相學習,這樣一來才能讓造紙行業更加蓬勃發展。”
蔡元祯十分崇拜地看着蔡仲,果然祖父最懂她的心意。
一枝獨秀,遠不如百花齊放。
良性競争得到的效果,遠超過打壓競争。
蔡氏向其他紙坊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立馬便有人趨之若鹜上門報名,畢竟是有機會進入蔡氏紙坊學習,那機會難得。
蔡元祯首選程氏,因為她對開化紙還挺感興趣的。
蔡氏派出去的老師傅是李順海,他對紙坊最忠心,而且技術最高。
有人不懂蔡元祯的做法,但她的行為每次都會讓周蛋佩服不已。
周蛋用崇敬的目光看着蔡元祯:“大當家,我若是能有您這樣的思想,或許我早就不是紙坊裡的夥計了。”
蔡元祯淺笑着瞥了他一眼,說道:“不當紙坊夥計,那你還想當什麼?”
周蛋紅着臉,撓了撓頭說:“或許……我就是店長了。”
丁昌在一旁微眯着眼,心想着要當店長也該是他先當,怎麼可能先輪到周蛋?
蔡元祯笑出了聲,說道:“放心吧,總有一天的。”
周蛋十分堅信地點了點頭。
蔡當家說什麼他都相信。
在日複一日的忙碌中,時光很快便過去。
春節過後,蔡元祯收到的江煜寄來的第一封信中,得知了前線告捷的消息,陛下對他進行了封賞,但還有任務指派給他,所以等他完成任務後,不日就可以從前線回來返回上京受封。
得知此消息的蔡元祯,高興得恨不能連路過的狗都賞兩塊骨頭。
江煜要回來了,這一次回來是他的翻身之作,陛下賜封襄陰侯,後代可承襲爵位,那是無上的榮耀。
蔡元祯真心為他高興,幾經磨難、浴血沙場,終于換來了光明耀眼的前途。
但還沒等她高興幾日,她也接到了一道聖旨,要讓蔡氏指派人前往上京宮中修複古籍。
接旨後,蔡元祯的内心有些惴惴不安,蔡程也疑惑:“咱們蔡氏向來以造紙聞名,修複紙張卻不是我們擅長的,而且還是宮中的古籍,若是做不好怕是要惹來殺身之禍。”
蔡程此言一出,沈春梅忍不住拍了他一下:“你少說不吉利的話,什麼殺身之禍?趕快‘呸’掉。”
蔡程也意識到自己此話欠妥,連忙“呸”了幾聲,打了自己幾個嘴巴。
蔡元祯沒有主意的時候,就會看向祖父。
蔡仲罕見地無比沉默,最後把問題抛給蔡元祯:“依你看,此事該如何處理?”
蔡元祯深吸了一口氣,說道:“既是聖旨,那咱們蔡家便沒有抗旨的道理。”
“此事由我去最合适不過,王掌印畢竟是我幹爹,去了上京之後想必也會照拂我。”
蔡仲垂着目光,過了半晌才點點頭:“你說得有道理,但上京始終不比咱們東洲府,你去了之後行事可千萬要小心。”
蔡元祯的眉眼笑成了新月,她說:“放心吧祖父,此去也是揚名立萬的好機會,說不定咱們蔡紙以後要名垂青史了呢!”
不論什麼時候,蔡元祯都是十分樂觀,蔡仲見她心性如此豁達,也放心了不少。
孫秀荷是最擔心她的那一個,臨行前給她準備了許多東西:“這個衣裳是剛為你做的,出門在外那些人先敬羅裳後敬人,你千萬不要叫人欺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