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大廳中央向上望去,一條精美的木質樓梯蜿蜒而上,通向二樓和更多的書籍收藏區。我依稀記得前一晚,台階上還坐滿了來看大叔話劇的觀衆。舞台上星光熠熠,舞台下掌聲雷動。如今回想起來,心中依舊心潮澎湃。
我踱步來到二樓,發現書架前的懶人沙發上已經坐滿了人。而那些沒有找到合适位置的人,則站在書架前随意閱讀起來。在這裡,無論你是誰,都可以沉浸在書海中靜心閱讀。
離開圖書館,等着觀看影像戲劇的我漫無目的的走在小路上,無意間發現一處下沉劇場中正上演着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經典戲劇《哈姆雷特》的台詞朗讀。《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創作的一部悲劇作品,是其最負盛名的劇本。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欲妄圖篡奪王位謀害哈姆雷特的父親,并娶了國王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複仇的故事。
劇場是開放式的,不需要購票就可以觀看。此時劇場已經聚集一些人了,我随便找個位置坐下。隻見一個身穿英倫宮廷複古襯衫的男子正站在劇場中央,手裡拿着厚厚的劇本,铿锵有力的說出那句經典台詞“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中文釋義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台詞朗讀不同于正式的戲劇演出,可以由一名演員獨立完成,也可以是多位演員共同完成。戲劇朗讀一般會挑選其中的經典片段,通過朗讀的表演形式,将劇中人物的複雜情緒和心境傳遞給觀衆。這種表現形式更注重台詞的表達,十分考驗演員的台詞功底。舞台布置上也較正式的戲劇演出也簡單一些,可以擺放一張沙發,擺上一幅抽象派油畫,或者也可以什麼都不放。
演出時全場鴉雀無聲,隻有演員铿锵有力的台詞在下沉劇場上空回蕩。這種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打破了傳統的觀與演的認知,拉近觀衆與戲劇之間的距離。雖然沒有完整的戲劇文本演出,但能親眼如此近距離的感受演員生動形象的表演,我心裡還是覺得非常高興。
看着看着,時間很快來到影像戲劇的播放時間。小型劇院裡上映的影像戲劇是由俄羅斯著名小說改編的戲劇,講述了一對老夫婦在失去年輕兒子的故事。天使帶走了死者的靈魂,傷心的親人們隻能在回憶和幻想中尋找溫暖,周而複始的去尋找幸福的生活。似乎在兜圈子,但人們仍然在不停的尋找。他們經曆死亡,他們訴說死亡。
人物獨白多重視角的内在轉換,空氣中彌漫開來的悲傷情緒,戲劇中多重情感的交織與陣痛,無不讓我感慨生命的脆弱和探索向死而生的含義,我感慨于話劇的每一句台詞以及其背後的深刻含義。雖然我們會死,但我們活着。
可能無論人是活着還是死亡,一切都一樣。但我們仍然可以在回憶和幻想中尋找溫暖,在苦難與死亡的陰影中尋找生命的意義,尋找愛與信仰。總之,我們一生都在尋找與探索之中。
雖然演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現實舞台表演,但通過戲劇影像也足以令人震撼。直到銀幕上字幕滾動、劇場燈光亮起,我才意識到影像戲劇已經播放完畢了。
走出劇場,我仍心潮澎湃。但時間已經不等人了,我需要快點移動到下一個參觀場所,那就是東湖古道。考慮到東湖古道位于景區的最深處,若徒步前往定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于是我來到候車廳,計劃乘坐電瓶車前往。
很快,我就到達古道景區門口。微風徐來陣陣清涼,昨日的陣雨驅散夏日的燥熱,我恍惚中像是感受到了些許秋意。不過額頭上的汗珠和頭頂上的大太陽卻時刻提醒我,這個盛夏還沒有過去。我向景區入口望去,發現此時檢票處已經聚集了很多人了。為了不影響接下來的行程,我急忙走到檢票口将餐票票遞給工作人員。檢票入園後,我就馬不停蹄的向古道走去。
舉目眺望,滿眼綠色。郁郁蔥蔥的森林猶如海洋一般,連成一片。空氣中彌漫着一股夾雜着溪水的濕潤的泥土芳香,我深呼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頭腦頓時覺得清醒了許多,呼吸也變得順暢起來。不禁感慨這裡不就是大自然裡的天然氧吧嘛!
再往裡走,一條林蔭步道掩映在林間。步道兩旁是高大挺拔的國槐。老槐樹在微風的吹拂下擺動着枝葉,發出輕輕的沙沙聲。一隻蟬落在粗壯的樹幹上,吱吱吱的歌唱起來。我想這就是大自然的聲音,清新甯靜治愈人心。古道曲折蜿蜒,向遠方無盡的延伸。我漫步于其中,享受着難得的清閑和甯靜。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心潮澎湃。于是我拿出手機将一切美好拍攝記錄下來,随即發了一條朋友圈。
走着走着,一道陽光穿過樹梢照耀下來,點點光斑映在腳邊。我突然來了興緻,擡腳的踩了上去。
就在我享受遠離城市喧嚣帶來的惬意時,包裡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我拿出手機一看,手機屏幕上顯示有人正通過即時聊天軟件給我撥打語音電話。
“哎!休個假也不得閑!難道公司的哪個項目出什麼問題了?”
我思忖着解鎖手機定睛一看,來電者竟是我的臨時老闆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