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汁也就是現代的豆漿,菽也就是大豆,無論是豆腐還是豆漿都是大豆的重要制品。
漆制食盒裡不但有菽汁也有蒸餅個一些冬日裡不常見的醬菜,比不上後世的豆漿、包子、油條,但是誰讓劉陵事先說了不要青銅器皿做的食物呢,王宮的庖廚們絞盡腦汁的苦思冥想過後,終于在半個時辰内做出了符合劉陵要求的旦食。冬梅取漆盒的時候也覺得旦食有些簡單了,平日裡翁主每餐要好幾個菜肴呢,隻這些豆漿和蒸餅如何夠?
無奈之下,庖廚們繼續想辦法,怎麼樣才能不用青銅器皿又能做出翁主喜歡的美味來,冬梅離開的時候,庖廚們還愁眉苦臉着呢。
其實有菽汁和蒸餅做旦食對劉陵來說已經不算簡樸了,但誰讓她剛好碰到了劉安父愛泛濫的時候呢。劉安正準備着和女兒美滋滋的用一頓旦食,再說些關懷女兒身體的話,好消除這幾天父女之間增生的隔閡,畢竟愛女才剛剛小心翼翼的說生怕他這個父王還在生氣中,如此濡慕之情讓劉安倍感安慰,隻想好好的補償愛女。
此時的劉安好像已經忘記了和女兒劉陵的分歧,以為女兒終于服軟了,繼續維持面子和裡子上的父女情深,因此,看到冬梅提上來的旦食,先入為主的認為劉陵是被底下的庖廚給怠慢了,憤而要侍衛去捉拿不用心的庖廚。
劉陵卻不這麼認為,漢朝的飲食器具因為官位等級有着不同的劃分。主要包括炊具、食器、酒器等,而這些器具的材質則以陶器、青銅器、漆器為主,其中陶器多為平民使用,青銅器與漆器多為王公貴族使用,淮南王就不用說了,身份貴重的藩王自然所用所食都應符合身份。
劉陵可不想連累無辜,忙撒嬌阻攔道:“父王,不關庖廚們的事,是女兒自己沒有胃口,想吃些清淡的飲食,因而吩咐冬梅去取旦食的時候交代他們不許用青銅器皿做的食物。”
聽到是女兒這麼吩咐的,劉安有些好奇,譴退了準備去捉拿庖廚問罪的侍衛,好奇的看向劉陵說道:“你怎麼突然不喜歡用這些銅器了?我記得你以前最喜歡了,說用這些東西能夠彰顯王族身份的。”
劉安覺得奇怪,還以為劉陵是在耍小性子,正準備再哄哄女兒,畢竟他還要女兒去長安給他做卧底,幫自己拉攏皇帝的左右親信,讓自己能夠掌握長安裡天子的動向,對政治中心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如此一想,劉安對着向自己撒嬌的女兒更多了幾分耐心,有道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麼。為了天子之位,隻能犧牲自己的愛女了。
劉陵也知道現在她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劉安此時對她的愧疚,她沒有原主劉陵對父王和母後的愛與恨,劉陵很冷靜也很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讓以後的人生過的更好,以此作為交換來和劉安等人虛與委蛇。
明知道劉安要拖上一家人造反,并且未來還會失敗,出師未捷身先死,她劉陵可不想跟着這家自找死路的人一起升天,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遠離他們,塑造自己清白無辜的形象,不管日後的漢武帝會不會相信,劉陵已經做好了打算。至于日後可能會因為不孝的問題被人鄙視、遠離?劉陵想了想,決定到時候能救就救,救不了就跑的遠遠的,然後找個地方避世隐居,一輩子隐姓埋名的生活吧。
這是劉陵日後的想法,而眼前還要找借口搪塞淮南王劉安,把人給安撫住了,省得牽連無辜的庖廚。
劉陵說道:“以前是以前,女兒現在不喜歡了,覺得青銅器皿有奇怪的味道,女兒一想才知道原來制作青銅器的時候往裡面添加了鉛,這東西怎麼能拿來使用呢。”
說起這個,劉陵至今還有點心有餘悸,覺得想找死也沒這麼快的,一天天的在身體裡積攢毒素,和慢性中毒有什麼區别。然而身為煉丹小能手的劉安可不這麼覺得,反而認為女兒稍微有些那麼不識擡舉。
“鉛可是好東西啊,可以煉制金丹,服之可長生不老……”劉安不贊同劉陵的看法,不放過絲毫空隙,孜孜不倦的給女兒安利服用金丹的好處。
“是啊,還能羽化升仙呢。”劉陵搶答道。
丹藥的功效不就是使人腸穿肚爛,早生極樂麼?
劉陵不便說丹藥會毒死人,因為漢朝的時候正是方士和煉丹術盛行的時代,劉陵說出去無人相信,而且劉安還是煉丹術的忠誠擁趸,好言難勸該死鬼,她和這一大家子都沒什麼感情可言,他們想找死就找死去吧,但劉陵拒絕這樣的慢性中毒。
劉安覺得女兒很不識貨,沒有共同語言,有些想甩手走人,然而看着女兒已經在案幾前坐好,旦食都已經擺上了桌子,想着自己好歹已經答應了和女兒一起用膳,便沒有離去,随手把石膏放在了案幾上,也開始用氣膳食來。
原汁原味的豆汁安撫了劉陵因為有毒的廚具受傷的心靈,劉陵喝了一碗豆汁,吃了蒸餅後覺得有些半飽了,看着劉安案幾上的石膏好奇的問道:“父王,你怎麼來看女兒還帶着一塊兒石膏?”
這喜好煉丹的人設可真是不倒啊,走到哪材料帶到哪?連演戲都不忘帶上這個重要道具。
劉安是一刻都不放過給女兒安利的機會,劉陵不想聽關于鉛在煉制金丹的用途,劉安退而求其次,剛好手邊還有其他的煉丹材料,便準備繼續給女兒科普。
而且劉安還準備給女兒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