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從人到神·蒙昧時代 > 第1章 第一章風神陵

第1章 第一章風神陵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叮鈴鈴....

正處淩晨二三點人最困乏時期的李局迷迷糊糊的拿起手機,一看号碼,立刻醒了。

“我不是說了,往深了挖,避開風神陵那些墓室嗎?怎麼又挖到墓室了?”

“局長,我們已經往深了挖,都深到地下五百米了。”

這麼深了還能撞到墓室,李局還能說啥,隻能道:“老規矩,停工,通知考古部門和風神教的人,讓它們看看是誰的墓室,若是什麼曆史名人,就重新規劃路線,若不是,讓風神教和考古部門移墓。”

“局長,可能移不了,因為我們挖到的這座墓有點大。”

“多大?”

“目前确定的區域就至少四個足球場。”

局長訝然。“這得埋了多少陶俑?”

他記得風神陵裡的墓室面積利用率極高,不論生前是何等呼風喚雨的人物,乃至聖賢,死後在風神陵裡能占的面積都不能超過四平方。

“沒有陶俑,我們沒看到任何陶俑,隻看到了很多簡牍和羊皮紙。”

局長困惑。“風神教不是不搞死後區别待遇的嗎?你們挖到了哪個古代貴族的墓吧?”

底下人也不确定。“我們已經通知了考古部門,先讓它們看看。”

一聽發現超大型大墓,考古部門來得飛快,倆人電話還沒聊完,考古部門的隊伍已經殺過來了。

正在打電話的倆人:“....”你們這是根本就沒睡?一直在等我們打電話嗎?

考古部門的人禮貌微笑,但事實也相差無幾。

從上個世紀開始,考古界便一直想開發風神陵,奈何建造這座陵墓的宗教還活蹦亂跳的,不僅活蹦亂跳,還是世界級宗教,挖人宗教聖地這種事....以風神教那些家夥心理無國無民族的風采,很難說會幹出什麼事。

但不刻意去開發風神陵與官方修建工程,已經繞開了風神陵所在,還是撞上墓室——雖然是自家宗教聖地,但風神陵的曆史比風神教本身更長,再加上曆朝曆代的戰火,風神教也隻了解一部分墓室位置,對風神陵全貌并不清楚,公共工程規劃的路線再怎麼注意也無法完全避開這座已經大得被譽為世界第一奇迹的陵墓——考古部門進行搶救性發掘是兩回事。

進入墓室,沒看到風神陵的招牌特色——陶俑,考古部門頗為失落。

又是不知道哪個蹭風神陵這塊風水寶地的古代貴族。

算了,雖然不是風神陵,但這麼大的墓,就算不是王侯也不是一般人,也能發掘不少東西。

然,探索一圈都沒探索完整座墓室的空間,反而發現墓室在不斷向下,它居然不止一層。

“帝王陵的空間也沒這麼離譜吧?而且陪葬品怎麼都是竹簡和紙,都沒什麼奇珍異寶,這可不像古代權貴的作風。”

“這好像還是風神陵。”

“什麼?”

一名考古人員從一堆簡牍中撿一柄鑲嵌綠松石的青銅劍,劍脊上刻着兩個古代文字。

同事看着劍柄上的羽毛紋樣。“這紋樣是不器王朝的風格,這是不器王朝的古墓?但不器王朝時有紙嗎?”

當然沒有。

紙出現在瀛洲是不器王朝滅亡至少千年後的事。

“曆史上有什麼從不器王朝活到造紙術出現,并且葬在我們這的長生種嗎?”

拿着劍的考古人員提醒道:“風神。”

一個小時後軍隊開了過來,将陵墓所在包圍,前後腳殺到的還有風神教的人。

日你大爺的。

平日挖幾個教徒的墳也就算了,這次連風神的墳都給挖了,欺人太甚!

局長帶着風神教的代表看過風神墓室的深度,證明自己真心避開你們的墓葬,架不住你們太逆天,我都挖這麼深了,還能撞上你們,這份孽緣你以為我很想要嗎?

風神教代表也不遑多讓。

不管你想不想要這份孽緣,你挖了我祖墳都是事實。

雙方唾沫四濺的吵了半個小時,随着考古部門一句事已至此還是先搶救性發掘吧變成三方混戰。

撕了十個小時,撕得口幹舌燥,聲音嘶啞,三方混戰中場休息,緩過氣後心平氣和(沒力氣不心平氣和)的商議出一份方案。

風神墓可以發掘。

風神教代表吵架時讓人去看了下,墓室大得離譜,同時積水嚴重,必須搶救,而搶救需要的人手太多,雖然風神教做為世界級宗教自己也能全球征集出足夠人手,但本地政府不是擺設,不會允許上萬有組織的外國人湧入本國,理由簡單粗暴:這是老子祖墳。

但風神教也不可能讓官方完全做主風神墓的發掘,理由同一個:這是老娘祖墳,

最終達成協議:合作發掘。

至于發掘出來的東西,官方可以接受搶救後放在博物館裡,風神教可以參與博物館的管理與監督,但不能接受任何一件出國。

風神教亦然,可以接受文物不出國,但不能接受它由不相幹的人保管,理由也很簡單:你全家的命和文物隻能保一個,你保哪個?你要能舍前者保後者,那我認輸。

達成協議,兩方人馬迅速開始對陵墓的搶救性發掘,以及破譯——壁畫、那麼多紙冊、簡牍、石器、青銅器、羊皮紙、不是帶字就是帶畫,讓考古人員忍住不破譯是不可能的。

紙簡泡水嚴重需要修複,青銅器滿是鏽迹,想看清字也得先修複,壁畫更别提,墓室打開那一刻就上演了從色澤鮮豔栩栩如生到灰飛煙滅的悲劇——幸虧有地鐵工作人員拿手機拍了幾張照,不然考古人員死得心都有。

相對完好可以立刻進行破譯的便是石器,或者說,刻字的石闆。

石闆上的字迹即便過去六千年仍舊清晰可見,就是一個字都不認識。

那上面的字都不能稱之為字,更像畫。

一名外表至少一百歲的女士道:“這應該是圖畫文字,一種介于圖畫與象形文字之間的過渡文字,非常少見,全世界發現的圖畫文字加起來都沒超過十處。”

其餘人看了眼滿室的石闆,這可一點都不少見。

不過字最多的....衆人看了眼這一層墓室最中間的巨大石棺,也是這座墓室唯一一座棺。

石棺上的字才叫真多,密密麻麻,沒有任何空白。

不過也隻能看,在發現這一層時便有考古人員撲向那座石棺,然後被不知道怎麼帶了一把木倉進來的風神教代表砰的崩了,算算時間,現在應該在黃泉九幽落好戶了。

雖然風神教前任代表已經被抓走,風神教對自己的代表被抓走沒表示任何異議,隻是派了個新代表,但誰也不能保證,有人靠近那座石棺時她會不會不知道從哪掏出一把木倉。

“這上面寫得什麼?”

“不知道。”女士道。“我也是第一次在我國見到這種文字。”

圖畫文字很難破譯,但文字從未斷絕過傳承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去翻曆史文獻,扣出不同時代的文字,然後進行對比,追溯每個字能找到的最遙遠的象形文字模樣,然後與圖畫文字進行比較,準确率能達到九成。

前提是已發現的遠古象形文字足夠多,這在瀛洲顯然不現實。

瀛洲是短生種大洲,不可能像其它大洲一樣,發現一份遠古文獻,不認識,那就去抓一隻從遠古活下來的長生種進行無障礙朗讀。

瀛洲大洲唯一的遠古土著長生種就在那座石棺裡躺着呢。

因此考古隊花了足足一年才破譯出一塊石闆上的文字。

這塊石闆上的字是最少的,完成那一刻,專家将每個字翻譯出來的意思連起來看了一遍,然後沉默了。

“怎麼了?翻譯錯誤了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