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外國,你不過是個外來分子,是永遠無法真正融入的異端,是異鄉來的異客,不屬于當地的政府管轄。哪怕更改成了人家的國籍,血也濃于妄想,人家仍舊不一定理你。
因為你是“異類”。
人是極有可能下意識排外的,這是懦弱的人根植于潛意識内,文明萌生之後代代相傳下來的自我保護機制,種在基因裡,很難洗掉,除非用兩樣東西:文化和錢。這是精神和物質中分别最具有代表性的東西,是人類自創的“法器”。
漂泊在外的人就像落葉,沒人會管你的下落是在荷塘裡淹沒沉溺,在别人的鞋底被迫粉身碎骨,還是在泥地裡幸運的紮根或者被無聲的掩埋。
往往,死了都不知道,所以幹嘛要離家呢?如果根本沒有那個必要的話。
年輕的一群主播們不懂,也不想懂人類虛與委蛇的想法,他們隻知道一件事,懷揣着或者不懷揣着宏大的,個人的,或者集體的,或者自然的夢想,過好眼前的日子。
雖然日複一日,但是身在家裡,躺着也能安心,因為哪怕過得不好也不會悲慘的餓死。
家裡再爛,好歹能吃飽穿暖,雖然不富裕,但是不至于饑寒交迫,即使碌碌而為,也永遠有一群人為你照亮前面的路,比如點亮路燈的工作人員。在家裡,你的生活永遠有一群人為你保底,哪怕犯罪涉錯,在監獄裡也能保證你基本的生活。
隻要你不背棄“家”。
背着家的人走得遠。
什麼是家,家就是我們的大中國。
媽媽是攔不住要走的孩子的,隻能千叮咛萬囑咐地告訴你,一切當心!
這是愛的囑托,是輕盈而又沉甸甸的負重行李,是家人強行加上去的,但是為家人的愛。
你背負的,是愛。
有愛的人才幸福。
家是什麼,是愛的負重,是踽踽前行卻融融齊樂,是輕盈忘憂,是被迫挑梁,是主動接收,是自動付出,是快樂,是争吵,是痛苦,是妥協,是你的選擇,是我的選擇,是容忍,是褒貶,是擁抱,是責怪,是不樂,是共和,是你和我的,愛巢。
由愛織就鑄造的地方,才有資格被稱作家。或許有的家裡愛被縱橫交錯的人性藤網埋藏得很隐秘,或許有的家裡愛被利益擠兌得很少,但是仍然存在。隻要愛存在,就叫做家。
或許血濃于水和細水長流讓愛早就悄悄變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是在舉手投足之間,你身上,竟然已經全是家的味道。
你是泡在幸福蜜裡長大的孩子,是愛的結晶,是祖國的孩子,是父母的寶貝,是大地的花種。
花種身上包含的,是幸福的希望,是迎接明天曙光的覺悟。
背着家的人,他受傷了永遠有一群人想念着。哪怕不認識,但是隻要你說一聲,再亮出血脈裡的基因、聯系、身份,永遠有人為你舉手或積極主動地奔來。
這些都是……家人。
這就是家,這才是離家的孩子,至于背棄家的兒女,就像飄落的鵝毛,死活都與家及家人,再無關。
除非,愛還在。
夢就在。
夢在,希望就在,希望在,生命才得以延續,我們這些花種或者翠苗才有為了追随黎明而活着的,珍貴動力。
這一切,是家提供的。
家可以是夢,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品,可以是土地。你的家,是什麼呢?又在哪裡?背負着,還是仍然寄存在原地,你又是否,已經抛棄,或者撿起了,自己的家?
家裡,永遠有愛你的人,哪怕不是人,是石頭,有愛就是“家人”,哪怕隻有自己,也是一位珍貴的家人。
帝盛的一波年紀尚輕的主播們心存着樂觀,集體認為,為了“留學”而留學的人很蠢。當然,體驗生活的話這不在其中位列行談,體驗生活已經到了另一個品階了,他們這些要飯的着裝乞丐沒資格談論屬于“上層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