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聽皇後如此說,雖然不是他理想中願意給李佳怡和馮晴菊的位置,但馮晴菊是江南花魁出身,若是擡舉過高,引起什麼風波來,也終究是不妥。
現在的貴人位分,雖然不是很高,但給馮晴菊也足夠體面。
隻是皇後絮絮叨叨這些時候,也隻是談論馮晴菊。事到如今,皇帝也有些好奇皇後會如何安排李佳怡?
就這樣,皇帝下意識地問道:“不知道佳怡什麼位分好呢?”
皇後聽皇帝談起李佳怡,也侃侃而談道:“陛下,李氏雖然是陛下在民間認識的,但也是書香門第出身。況且陛下為李氏家族平反也積攢了不少民望,現在民間對陛下和李氏的傳奇故事也是頗多演繹,若是給李氏位分太低終究顯得皇家小氣了。”
皇帝雖然因為認識了馮晴菊而對李佳怡有些冷落,但一聽皇後似乎要提拔李佳怡,心中卻也還是忍不住地愉悅起來。
皇後看皇帝表情,便知道自己似乎是賭對了。
“李氏給嫔位有些單薄,陛下如果要擡舉李氏不妨給她貴嫔的位分吧。”
皇帝聽皇後似乎要給李佳怡封貴嫔,馮晴菊封貴人,雖然隐隐約約也清楚,這似乎并非皇後真心實意,但開始皇後如此識大體,顧大局,卻也忍不住握住皇後的手。
“這些年來,皇後在宮中辛苦了。朕之所以沒有多麼操心後宮瑣事,也都是皇後你的功勞啊!”
聽到皇帝的這番話,皇後也是感動得淚流滿面。這些年來,皇帝都很少到坤甯宮休息。
平心而論,皇帝是更喜歡豔麗的福貴妃和有松遼四十九部撐腰并且天真爛漫的祺妃,但皇後本人賢良淑德,雍容大度,不但得到太後賞識器重,本人在宮中兢兢業業位皇帝分憂。帝後之間雖無轟轟烈烈的愛情,但也有細水長流的親情。隻可惜皇後生育的嫡子在資質上實在是平庸,皇帝實在不願意因為長幼嫡庶就把江山給白和都這樣一個兒子。但皇後本身是二皇子白和都的生母,對二皇子期望很大,自然在立儲一事上帝後出現分歧,彼此的相處也是日漸疏離。要不是考慮給新人位分的事情有些為難,皇帝甚至都不願意去坤甯宮。
當然,皇帝也明白,自己雖然似乎更欣賞祺妃的三皇子白和清,但之所以沒辦法廢長立幼,不在于皇後阻攔。畢竟在大胤,三綱五常思想深入人心,論君臣,皇帝是君皇後是臣,皇後不能違抗君令;論夫妻,皇帝是夫,皇後是妻,妻子不能違抗夫命。皇帝鐵了心想要廢長立幼,出身一般的皇後是很難攔住皇帝的。
但皇帝還是癡癡無法選立資質更優秀的三皇子白和清為太子,除了他有異族松遼部落的血脈之外,後宮之中還有一人堅決站在皇後身後扶持二皇子白和都。
國朝以孝治天下,皇帝無法抗拒他親生母親的意志和宗法制的傳統關鍵合流,因此對于立太子一事,皇帝也隻好采取拖延的态度。
皇帝明白,他無法真正抗拒那個給予他生命的母後,但又不甘心把這萬裡江山托付給不适合的繼承人,因此便把這無名之火發洩到皇後身上。雖然皇帝知道自己這樣做似乎不對,但他卻不願意直面這個慘淡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