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決很喜歡新來的熊助教。
耐心耐煩,技術也好,跟着他能學會很多,還不像某人一樣,喜歡陰陽怪氣。
于是認識三天後,熊助教在他這裡上位,變成了“熊哥”,就是一直沒問到他全名是啥。
“今天,我們要開始接觸坡面障礙技巧。哦,你們張教練那個圈子,喜歡稱呼為公園。”
熊助教身穿紅色的滑雪服,腳踩黑色滑雪闆,站在了隊伍的最前面。
包括二三四隊在内,一共五十多個學員一起聽他講課。
原來的三個教練則在一邊看着。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偷懶。
“哦,熊哥,坡面障礙技巧到底是怎麼回事啊?”馮決舉手,“我在網上查了,沒找着太多介紹。”
“那是你沒找對地兒。”熊助教咧嘴一笑,“我們玩滑雪的,有自己的小圈子,等會兒我給個網站,你們注冊了,就能找到同好了。”
“那你先給我們講講呗。大家都挺想知道的。”易平充分扮演了捧哏的角色。
熊助教見大家都挺感興趣的,便也打開了話匣子:“那成,我就給你們介紹介紹……”
單闆滑雪,是一項起源于美國的運動,從一誕生起,便和其他滑雪運動一樣,被人視作了極限運動。同時,因為動作的多樣性和自由性,受到了很多年輕人,以及極限運動愛好者的喜歡。
因為在一開始是民間運動,在吸收不同地方的地域文化後,誕生了各種各樣的玩法。平花、公園之類的稱呼較為普及。
1983年,首屆單闆滑雪世錦賽舉行。但它真正在華國獲得發展,則是源于1994年被納入冬季奧運會項目,并在1998年冬奧會上首次設項。
一個體育項目的設置,自然要有相應的規則和玩法。
于是,1998年單闆滑雪大回轉項目和U型場地技巧項目首先在冬奧會上出現,一個是競速類項目,一個是技巧類項目。看點紛呈。
而後來創建的世界極限運動會,也将單闆滑雪吸納進來,并先世界杯、世錦賽、冬奧會這三大賽之前,創建了各種有意思的小項目。
2002年冬奧會将大回轉改成了平行大回轉。2006年增加了障礙追逐。2014年增加了平行回轉,以及坡面障礙技巧。
而在此之前的2011年單闆滑雪世錦賽,以及2009-2010賽季的單闆滑雪世界杯,已經先冬奧會一步,從世界極限運動會那裡,将坡面障礙技巧這個項目借鑒了過來。
這個項目需要運動員從雪坡上滑下來,完成3個不同道具的上下,和3個跳台的跳躍,并根據動作的難度,以及運動員的完成度進行打分。
“那單闆滑雪,到底有多少種項目呢?”馮決越聽越迷糊,“怎麼這比賽項目還能加來加去啊?”
“那就要看賽事主辦方的設置咯。”熊助教攤手,“世界極限運動會上,還有很多你聞所未聞的比賽呢。不過我們華國,一般隻關注奧運會。像是明年将在韓國平昌舉辦的冬奧會,單闆滑雪會去掉平行回轉這個雞肋比賽,另外新增大跳台這個項目,老刺激了……”
“那我們2022年的京張冬奧會呢?”馮決忽然想起那天看單闆滑雪U型場地技巧世界杯華國站的比賽,三個華國姑娘在華國的土地上,包攬了金銀銅牌,升起了三面紅旗,不由得心生遐想。
“京張冬奧會啊~”熊助教歎了口氣,沉默了一會兒,“那還有很久呢……”
他的興緻像是一下子消散了不少,轉身指着前面場地上的一排排不同的道具,開始上課。
“坡面障礙技巧,或者說公園,最大的看點,就是各種各樣的道具。”他伸手一一點過來,“這些是箱子,基本款的,A型的,C型的……這些是鐵杆,基本的下滑式,平直式,上揚式,以及變種的閃電杆、彩虹杆……還有這個,大管子!”
學員們聽得一頭霧水:“熊哥,這名字怎麼奇奇怪怪的?”
“嗨,誰讓單闆滑雪這項運動,來自于國外呢?”熊助教聳聳肩,“這些名字,有些是英文翻譯過來的,有些是根據它的形象自行命名的,所以顯得很随意。比如說這個……”
他指了指一節平放在雪坡上的大鐵管:“這玩意兒,英文名忒霸氣,Gas Pipe,煤氣管道!是不是有點彪悍?這麼翻譯肯定不成啊!所以東北那邊管這個道具叫做大管子……”
“一股子大碴子味。”易平吐槽。其他人也跟着吐槽。
“我們玩坡面障礙技巧,就是要通過不同的花式技巧,跳到這些道具上,往前滑,再從道具上下來。”熊助教走到一個看起來最普通的道具,與雪坡方向一緻的長方體鐵箱子面前,“而你們在前幾天學的平地花式技巧,在這裡就有了用武之地。”
說着,他先來到了鐵箱上面的雪坡頂端,示意學員們閃開:“這是個最簡單的道具,我來給你們演示一下。”
隻見他一個平平無奇的直滑降,從雪坡頂端滑下來,速度慢慢增加的同時,狀态也越來越放松。
臨近鐵箱的地方,有一塊雪微微向上翹起,像是一個反向的坡。馮決之前在電視上看過幾次比賽,知道這個是小跳台,助跳用的。
便見熊助教毫不減速地沖過了小跳台,借着這微微向上的地形,豚跳,帶着滑雪闆跳到鐵箱上,然後借助慣性地力量,向前沖,直到滑出鐵箱,落地,刹車。
明明是很簡單的動作,卻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十分流暢。
“這個就是坡面障礙技巧中,最簡單的一種玩法。”熊助教轉過身面向學員們,“它同樣來自于滑闆運動,被稱為50-50,也就是起跳,不旋轉,滑雪闆與道具方向平行,直接通過這個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