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場上,第二輪圍獵已經結束,毫不意外是蕭紹拔得了頭籌,帶回來的獵物尤其多。他的戰績好,連帶着同隊的人也臉上有光,得到了虞帝離開前設置好的賞賜。沈公子等人很是高興,順勢想拉着蕭紹去席案上喝酒,但蕭紹的興緻本就不高,另外始終想着要與沈家避嫌,于是拒絕得很幹脆。
夕陽西斜,此時依然留在宴席上的正經主子已經不剩幾個,蕭紹也懶得與人逢場作戲,目光無意一瞥,發現遠處女眷最靠前的席位空了一個。
不在,也許很早就已經走了。
“……”
蕭紹心裡莫名添了幾分煩躁,打算向長公主請個安就告退離開,到了鳳駕前才發現虞靜延也在,長公主見他來了,也讓他留下說話。
比起其他席案前的吵鬧,長公主這裡算是片難得的淨土。侍女恭敬上了茶,蕭紹坐下,見身邊還有一個空着的位置,大緻猜到了是為誰而留。
果然,長公主望了望外頭,皺眉問道:“人呢,怎麼還不來?”
“三殿下身子疲累,已經先回行宮了。”侍女答道。
長公主一聽,心裡登時如明鏡似的,怨怪道:“整日躲懶……”
幾句言語間,蕭紹聽出沒什麼要緊的事,主動告辭道:“既然長公主并無要事,臣就先告退了。”
“急什麼?坐下。”
長公主瞥他一眼,“一聽阿綏不來你就要走,怎麼,你是長大了,現在連與本宮說幾句話都不耐煩了?”
“……”
長公主就是這樣,越是親近的人,平時越難從她這裡得到一句好話或好臉色,實際上她是十分護短的。即使蕭紹早已習慣了這種每次都要被明裡暗裡罵一頓的相處模式,但還是差點沒忍住辯解:他到底哪句話提到了虞靜央?
然而他隻敢在心裡想,老老實實吃了啞巴虧,千言萬語精煉成一句:“臣不敢。”
好好一個聰明小子,現在又倔又硬不愛笑,活像頭驢子,也不知怎麼長的。長公主看出他不服,冷哼一聲,倒也沒再刁難,而是對虞靜延道:“日子過一日少一日,阿綏的處境會更加艱難,你真打算坐以待斃,看着她走?”
“當然不會。”虞靜延斬釘截鐵答道。關于虞靜央的去留,他身為兄長,心中說不焦慮是假的,可事關兩國邦交,他是大齊的皇子,盡管夙夜謀劃,手中能動用的權力也是有限的,究竟最終結果如何,還要看父皇的裁奪。
長公主豈會不知他的壓力,有什麼責備的話也說不出口,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拿出一封奏疏,一言不發扔到了兩人面前。
虞靜延微微不解,先拿起來打開看,掃了兩眼後臉色倏地變了:“南江使團?”
聽見這幾個字,蕭紹渾身一僵,看過奏疏上的内容,一時也顧不上是否失态了。
長公主對兩人的反應毫不意外。她讓侍女們悉數退下,輕嘲道:“梨花寨還沒走,南江人又快來了,還真是多事之秋。這封奏疏是今早新遞上來的,最近忙着接待梨花寨,關于南江的事,陛下八成會過幾日再說,我也隻有暗中告訴你們,免得到時候措手不及。”
五年了,上次南江人踏足玉京還是作為戰勝國耀武揚威的時候,當時他們嚣張跋扈的嘴臉仍曆曆在目,這次過來卻要求着大齊的公主随他們回國,争取把聯姻關系持續下去。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幕一幕何其諷刺。
即使大齊在形勢上處于上風,卻依舊尚未擺脫戰敗國的地位。南江使團來了,目的就是迎虞靜央回國,已經放低身段,給大齊做足了面子,而虞帝治政偏向溫和寬縱,朝中保守黨也衆多,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會不會為了維持與南江的表面和諧而松口,順水推舟答應讓虞靜央離開?全都不得而知。
蕭紹手放在膝前,骨節分明的手指握得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