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崔敏先終于擺脫三皇子,小跑着回到坐席上時,泰安帝也攜皇後歸來。
他無心聽陛下唱祝詞,趁着宴席還未開始,放低聲音詢問自己母親大同商号的事情。
安國公夫人雖有産業,但并不親自打理,所以并不知道國内都有什麼商号。反倒是坐在一旁的安國公回過頭來,問:“你為何要打聽大同商号?我警告你,平日裡仗着安國公府的名号欺壓一些小商小戶就算了,聚翠軒的老闆跟你相熟我也不想過問。但決不能将主意打到大同商号上去,知道嗎?”
安國公這樣嚴厲告誡,反倒讓崔敏先更好奇了,他追問道:“這大同商号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竟值得父親如此謹慎對待?您可是太後親弟,地位與賢王衛王無異,哪個低賤的商人敢不賣您的面子?”
這番馬屁拍得安國公極為舒适,卻并沒有昏頭。
别人或許不知道大同商号是為何,他可非常清楚。
四年前,雨陶郡主試圖把控濟河漕運的時候,就在大同商号身上栽了個大跟頭,雖然最後成功将大同商号擠出了青州,但同樣傷筋動骨,差點令青州商會内部分崩離析。
大同商号的船沒有哪個商會不眼紅,他們運送的都是稀世珍品,更傳言他們還為北境運輸礦石、武器、馬匹。
每個月單商稅就能交一萬多兩白銀。
如此龐大的生意誰不眼紅?
雨陶郡主自然也不甘心放過,便一直查找大同商号的幕後老闆,然而查了兩年依舊一無所獲。反倒讓大同商号暗地裡反将一軍,擠壓垮了淄青至河陽一帶不少世族的生意。那可是連雨陶郡主都要忌憚三分的地頭蛇,而大同商号卻隻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讓他們低頭認輸。
關鍵是用的還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這樣的瘋子更讓雨陶郡主忌憚,也更讓她好奇背後之人的真面目。
前朝末年皇帝昏庸,位于前朝最東邊的沿海一帶,就變得混亂不堪。
地方私自将稅收提了三成不說,還都進不到稅務司的帳裡,更進不了國庫。地方宗族成了土皇帝,每一任地方官要麼選擇同流合污,要麼被滅滿門。
許多來自高句麗、新羅的貨物在青州停靠,暗生了不少走私生意,走私貨物也走私人。
泰安帝登基後欲推行新政,将前朝宗室全部降等,資産沒收近半數。京城官員雖有變動,但地方官員依舊無法撼動,前朝遺留的問題仍然存在。
雨陶郡主便從這些外邦商人的口中得到一個消息:大同商号的老闆是西戎某個部族的人,但因不通漢語,便在大梁找了一個人幫他打理在大梁的生意,而這個人與虞慶侯府的六姑娘交好。
至于交好的原因很簡單:邊軍缺錢,而大同商号缺兵。
西戎與大梁的交界地被各類起義軍和山匪把控,混亂不堪。隴右的西平大元帥康都那什又狂妄自大,因着天高皇帝遠,将榷場的稅一提再提,商人們叫苦不疊。
西戎商人曾試圖從這些地區進入大梁,無一例外被剝盤幹淨,損失慘重。因此,不得不繞道從涼州玉門關進入大梁。可惜涼州荒蕪,并無富庶之城,離大、小勃律等國相距甚遠,最終他們隻能沿着古絲綢之路來到了上郡。
大同商号的老闆是如何與虞慶侯搭上線的無人可知,但他們最後達成了合作,在上郡建立了一座城中城名曰‘千金’,專門用于與外邦交易。
虞慶軍本就有‘鐵血長城’的名聲,又清掃了所有邊城外的匪徒,解決了外邦入大梁交易要面對的最大隐患,以緻源源不斷的商隊來到上郡。
而安國公之所以知曉,是因為在鄧州時,太後就有想法在青州建立一座類似的城中城,用于與新羅、高句麗、還有一年才會來一次的林邑國的通商,便派他去與當地商會溝通。
結果,顯而易見的失敗了。
不是因為他們的财力不夠,而是因為地方世族的貪婪無度。
想到這裡,他再次告誡崔敏先:“商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有些商人的靠山你惹不起,大同商号常年在邊關做生意,即便現在與外邦休戰,但關外匪患泛濫,這批商人卻如入無人之境,每次都能順利沿着玉門關一路向東進入上郡,傳聞大同商号的老闆是個吐谷渾人,如今吐谷渾強大,絕對不是你爹我能得罪的起的。所以,别把你的歪心思打到大同商号身上去,還是多想想怎麼把章濤的小女兒娶回來,章啟不是章氏血脈,握住章麓就等于握住了章濤的命門,這也是太後的意思。”
他話鋒一轉,提起前段時間改革皇莊的事:“因着崔哲犯下的事兒,咱們的皇莊田産都被陛下收繳,原本賒出去的賬現在都成了咱們的債。傳聞章麓與大同商号老闆交好,若是你能娶了她,說不定能填上欠款,還能保住侯府的榮華富貴,我們在西平的馬場生意也能經營得更順利。”
崔敏先眼睛轉了轉,閃過一道算計的暗芒。
現在這些欠債已經成了安國公的心病,一是要靠馬場生意去填,二是趙晚舟被慕容英給抓了,他私開鐵礦的事兒敗露,靖國公因此拿捏住了他們的命門。他必須想辦法反制靖國公,否則未來隻能源源不斷的受到挾制。
泰安帝和皇後回到大殿時也換了一身衣服,與皇後同穿着玄色廣袖龍鳳袍。沉重的冕旒和十二花樹金冠被換下,轉而帶上了紅寶石通天冠和牡丹花冠。
待泰安帝與皇後說完賀詞,禦膳房的司膳宮人開始上膳。
以往皇帝會賜菜給當年立了大功的臣子,然而今年三品以上都攜家眷入了宮,就算家裡沒有适齡女兒的臣子,也厚着臉皮攜夫人公子入宮與宴。唯獨王相權特立獨行,沒有攜子女前來。
不過陛下并沒有說什麼,他一早便知曉王相權有意聘章弋嫡女章引玉為兒媳,沒帶兒子來湊熱鬧也正常。
如今虞慶侯勢大,不少人自覺登不上虞慶侯府的門庭,就轉而将注意打到章引玉的身上。
于是,泰安帝将面前的主菜‘五湖四海’賜給了王相權,還當場親自書寫了一道聖旨。
“茲聞千牛衛左将軍章弋之嫡長女章引玉賢淑大方、溫良敦厚、品貌出衆,朕躬聞之甚悅。今尚書令王相權之嫡長子王臨之,年已弱冠,适婚娶之時,當擇賢女以配之。章引玉待字閨中,與王臨之天造地設,為成佳人之美,特予二人金玉良緣,擇日成婚。布告中外,鹹使聞之。”
站在屏風一側護衛泰安帝的章弋聞言,連忙跪下謝恩。
而剛從萊安長公主那邊回來的章引玉,正與章麓腹诽對方聘自己做孫媳,讓她嫁給妾都不知道納了幾十房的浪蕩子。
驟然聽到這道聖旨,她驚喜的無以複加,趕忙丢下手中糕點,着碎步上前行跪拜大禮:“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宮宴一直進行到日暮西垂,月懸天際時才結束。
在出了中庭後,不少夫人兩兩聚在一起,議論着陛下的賜婚聖旨。
誰也沒想到,陛下居然下旨賜婚,将章引玉聘給了王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