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瑱是個說幹就幹的性格,次日雨停了之後,他就拎着之前腌制好的野豬肉,去了村長家說了起房子的事。
一般農家蓋一個小院子,幾兩銀子差不多就夠了。若是想要蓋的稍微好一點的,那就要用上青磚,耗費的銀錢就要貴一點。
而他們村子在大山裡,想要去鎮子上拉青磚的話,人力和時間就要用的比較多,村長是不建議去鎮上拉磚的。
先不說青磚也不是那麼好買的,就是謝瑱花高價買到了,也不好拉回來再拉進山裡。
村長看在謝瑱來時拎了不少肉,就提議謝瑱要麼用木頭建房子,要麼就用石頭來建房子。
謝瑱家裡在山裡,不管木頭和石頭都可以就近取材,要比他們這些在村子裡方便許多。
當然了,用木頭更輕便一些,建造起來也更加的快。不過木頭房容易被蟲蛀,在大山裡那樣潮濕的環境,不如用石頭建的房子更好。
石頭建的房子,冬暖夏涼,還防火,更牢固。謝瑱思索了片刻,就決定建石頭的房子。
石頭的房子要更加耗時耗力一些,不過隻要謝瑱給的工錢夠多的話,村子裡的人還是很願意去幫忙的。
于是接下來幾天時間,謝瑱開始張羅建房的事情。
因為農忙時間剛剛過去,村子裡有不少閑着的人。而謝瑱給的工錢很高,還包中午的一頓飯,很多人都願意去幫忙。
其實像是村子裡的人建房子,一般都是不怎麼給大家工錢的。因為同村子的人都是一個族裡的,大多數都是誰家建房子一起幫忙,隻有中午那一頓飯是管飽的。
不過謝瑱家是外姓人,家裡還住在山裡頭。村裡人與他家關系不親近,過去幫忙還要走很遠的路。謝瑱若是不給一些工錢,大家是不樂意大老遠過去的。
這一點謝瑱心裡也清楚,所以他不僅包了中午飯,每天還給十八文的工錢。
十八文可不是小數目,村裡人去鎮子上扛麻袋,一天下來也才十幾文。
就算謝瑱要建的石頭房子有一點累人,不過看在工錢和中午的那一頓飯上,周圍幾個村還是有不少人願意來的。
在正式開始建房子之前,謝瑱特意又去了一趟隔壁鎮子裡。
他先是去兌換了一百兩銀子,全部兌換成了一串串的銅錢。
其實他們家建房子用不了做這麼多銅錢,謝瑱是為了防止以後為了換零錢再來回跑,想着他的手裡剛好有個随身空間,這才一口氣直接兌換了一百兩銀子。
之後他買了不少的鹽,油,糖,以及一些做飯的作料。
最後回到村子裡,他又花錢跟村裡買了不少的粗糧。
他沒有動空間裡的糧食,而是用從村子裡的買的糧食,給建房子的那些人做飯吃。
正式開始建房子的時候,謝瑱在院子門口搭了個大棚子,大棚子是專門用來做飯的。
他去村子裡借了兩口大鍋,加上他們家自己的那一口鍋,在棚子下面搭了三個簡易竈台。
做飯的事情,他沒有讓林卿衍來管,也沒有讓許繡娟他們幫忙。
而是在村裡請了兩個勤快的夫郎,他們和那些村裡幫忙建房子的人一樣,每天也是管一頓飯給十八文工錢。
謝瑱選的這兩個夫郎,是許繡娟給介紹來的,都是一些家裡日子苦的。十八文錢對于别人不算多,對于他們來說說不定是救命錢。
謝瑱并不在乎過來幹活的人是誰,隻要對方勤勞肯吃苦就夠了。而許繡娟也不會坑他,所以這兩個做飯的就是許繡娟給選的。
建房子的時候,許繡娟,董香竹,董新寶都會過來幫忙。
許繡娟主要是負責看着大棚下面的情況,她來幫謝瑱管着那些糧食和做飯的事情,省的有人趁亂偷東西或者使壞。
董香竹就跟林卿衍一起,負責給那些人發每日的工錢。
謝瑱給了林卿衍一個錢箱子,裡面全部是換好的銅錢。
每天幹完活結算的時候,他就領着董香竹給他們發工錢。
這也算是個磨砺的機會,董香竹可以跟着林卿衍學着算算賬什麼的。
同樣的,也是在練練林卿衍和董香竹的膽子。
在謝瑱,許繡娟,以及村裡人都看着的情況。就算這些人裡有色心大的,他們也不敢對兩個哥兒有任何的冒犯。
古代的哥兒和姑娘一樣,很多都是不怎麼接觸男人的。謝瑱讓他們趁機多接觸接觸,也省的以後容易被男人哄騙,同時也學會如何應付這些男人。
至于董新寶要做什麼,他是個脾氣比較軟的性格,也沒有辦法幫謝瑱看着房子那邊,謝瑱就讓他跟其他人一起建房子。
謝瑱自己就是幾個地方來回跑,有的時候跑回來看看大棚這邊,有的時候去盯着建房子那邊,有的時候去鎮子上拉一些青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