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下之意,就是委婉地勸對方如果也想找網友,可以去别的地方找别人。
哪知對面似乎剛好在線,聊天框立刻跳出來:【所以你找到了嗎?】
何景新老老實實:【沒。】
對面:【那可以考慮下我嗎。】
給何景新看得愣愣的。
他平時雖然沒少上網,也知道網上形形色色的人不少,但他這還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一位隔着網絡的陌生網友,不擅長社交如何景新,多少為對方的直接感到一點無措:我……
這時對面發過來:【考慮下嗎?】
又說:【你放心,我不是騙子。】
【作為網友,我們隻需要隔着網絡接觸,你不需要也不必向我透露你的任何個人信息。】
何景新不傻,自然知道這些。
默了默,他回:【不好意思,那條微博我随便發的。】
【如果你想找網友,建議你找别人比較合适。】
【我……】他打字。
【我人比較悶。】
這就是明了說他不善交際。
對面很快回:【不會,和你聊天很舒服。】
何景新一頓:舒服?
和他聊天舒服?
他們也沒聊幾句啊。
何景新第一次遇到一個和他沒說上幾句話就評價和他聊天很舒服的人。
何景新一方面覺得網絡那頭的人還挺善良健談嘴甜的;
另一方面,也因為這句“舒服”,心生暖意,沒有立刻結束對話,而是耐着性子通過私信和對面繼續聊了下去——
何景新:【謝謝。】
對面:【考慮下嗎?】
【也許我們以後聊得不錯,真的可以做成家人。】
何景新幾乎有些被說動了。
“家人”,這是他太缺太想要的了。
【我想想吧。】
何景新最終回道。
【好。】
對面沒有糾纏,還回了一個微笑的表情。
何景新之後的兩天一直在斟酌這件事,出于謹慎,他覺得自己最好不要答應對方,網上騙子很多,說不定對方真是個以騙錢為目的的騙子。
可何景新也承認,他有那麼一點點心動,如果對方不是騙子……
試試嗎?
畢竟對方也說了,他們不用見面,他不必透露任何個人信息。
何景新有些搖擺。
而這樣的情況對他來說不常有,他的生活實在太簡單尋常了,簡單到經常隻是“家”、咖啡店、圖書館三點一線,他也從來沒有經曆過複雜的人迹關系和事務,生活裡幾乎沒有讓他難以抉擇的時候。
他該怎麼辦?
拒絕?
答應?
恰巧這時林醫生向他發來兩月一次的固定的“問候”,問他最近如何。
何景新回複:【挺好的。】
林醫生:【老樣子嗎?】
何景新:【嗯,老樣子。】
這位林醫生是何景新幾年前在網絡上認識的心理醫生,那時候何景新為自己羨慕狗狗的心理困惑過,因為沒有錢,也羞于去心理診所面診,他就在網上搜索,就這樣無意間結識了林醫生。
林醫生在當年安撫了年少的何景新,讓他不至為自己的心理感到焦慮,這些年,人在海外的林醫生也一直與他保持聯系,如果何景新忘了,林醫生會主動隔一個月或兩個月發來問候。
何景新很信任林醫生,兩人在微信上随便聊了聊,聊着聊着,想到那幾條微博私信,暗暗斟酌了下,何景新對林醫生說他最近有個困惑,需要做一個決定,但他不知道該答應還是該拒絕。
林醫生那邊顯示“對方正在輸入”。
片刻後,林醫生:【雖然我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事情讓你躊躇到難以選擇,但我還是想鼓勵并告訴你,如果這件事你一點不想去做,那就拒絕,不要猶豫,如果你想,那就去做,勇敢一些。】
何景新知道林醫生是在鼓勵他。
這麼多年了,林醫生一直都是如此。
何景新心裡感動,回複:【好,我知道了,謝謝。】
林醫生又說:【最近生活上有困難嗎,有的話告訴我,我們關系不錯,你不用不好意思開口。】
何景新:【沒有困難,我有工資的,你放心。】
林醫生回了一個拍拍頭的表情包,何景新就像真的被拍了拍似的,心中安定且有暖流淌過,他也一直拿林醫生當成關心自己的長輩,對林醫生既敬重又感激。
而放下手機,何景新知道自己該怎麼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