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康熙側臣·納蘭容若傳 > 第107章 第107章

第107章 第107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管家問:“老爺,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您先聽哪個?”

索額圖邏輯如舊:“先說好再說壞。”

“好消息是長公子阿爾吉善還活着,他在流放地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做事,打算卷土再尋找契機回京師。壞消息是二公子格爾芬跟明珠家的貴公子納蘭性德一起,說是要……要一同到城門下去迎接曹寅、圖海将軍、周培公等人。”

“混賬!”索額圖瞬間上火,“阿爾吉善是想逃竄回京掃本官的顔面嗎?明珠家事格爾芬參合什麼?”

夫人佟佳氏提醒:“老爺,是國事。”

索額圖這般罵納蘭父子:“老狐狸和小狐狸一起籌謀之事,都是見不得光之事!”

“是。”佟佳氏無奈,“好在格爾芬隻是想去迎接從蒙古而歸的那些人,而不是嚷着要去給——裕親王福全和安親王嶽樂的平藩戰役壯行。”

“夫人以為格爾芬不敢嗎?”索額圖抽了一下鼻子,“他還以為自己這麼做,是出息了、給赫舍裡一族增光了呢!”

“老爺消消氣,将來您不在家,妾身替您多管教兒子就是。”

“前有我想殺納蘭叫長子阿爾吉善頂了罪,後有我的次子格爾芬不認我這個阿瑪處處向着納蘭,現在明珠八成是在想:索額圖想讓次子給納蘭這塊珠玉染塵吧?”

“老爺,你管明珠怎麼想?”佟佳氏客觀道,“兒子可是咱們自己的,格爾芬想跟納蘭性德一起見識‘歸旋’和‘出陣’的場面,也沒錯。”

“也是。”索額圖覺得夫人言之有理,“即便是我不在朝中,我的心腹和黨羽都還在,不會叫格爾芬闖出什麼禍來。”

*

康熙皇帝和納蘭性德一起,先後登臨裕親王府和安親王府之日,是個雪停的晴好天氣。

康熙皇帝親自将帥印、軍令牌、戰甲、皇室寶刀、皇室弓箭、腰間佩刀這六樣東西授予安親王嶽樂。

後,康熙皇帝親口道:“安親王,朕任命你為:定遠平寇大将軍,與裕親王福全一同征戰三藩!”

嶽樂領旨,跪謝皇恩。

“臣一定不負皇上期望,早日去除大清江山的心腹大患!”

康熙皇帝将嶽樂扶起,“安親王你戰功赫赫,深謀遠慮,想必這次上戰場一定會得上天庇佑、萬民擁護,取勝而歸。”

嶽樂聽出了康熙皇帝的話中端倪,“深謀遠慮”與“萬民擁護”這兩個詞,分明是怕自己有“立功之後,稱帝稱霸天下”之嫌啊!

嶽樂正色道:“臣效忠大清效忠皇上,這次制敵,不敢居功,自當粉身碎骨、死而後已。”

康熙皇帝神色笃定,态度平和道:“安親王你是大清的頂梁柱,朕尊敬你、信任你、委托重任于你,皆因你文治武功和人望品行兼備、是我大清的英雄豪傑!”

嶽樂應道:“大清皇帝玄烨才是英雄出少年,臣等必将忠心為主。”

康熙皇帝一笑、一點頭,逐漸放下心中戒備。

嶽樂設宴王府,款待康熙皇帝和他的陪臣納蘭性德。

桌上,有幾道菜很是符合天子的胃口:鹵鹿肉鹵牛肉拼盤、秘制芝麻烙餅、羊肉炖蘿蔔湯。

平日裡在宮裡用膳規矩多,現在在王府,天子心情大好地吃起自己的所愛來。納蘭吃了兩樣素菜:冬筍冬菇炒飯、脆柿子果仁切糕。

嶽樂問:“本王聽說,皇上并未将朱三太子處死在發現地,而是下令将他押卸回京?”

玄烨道:“因為朕想從朱三太子口中聽幾句真話。”

“真話倒不見得,罵聲倒是有一派。”嶽樂看向納蘭,“此舉是你的主意?”

“王爺誤會。”納蘭解釋,“我的想法至始至終都是将朱三太子就地了結性命,以免節外生枝。且我還勸皇上,處死朱三太子之後,就該立刻招撫南明勢力和肅清反清餘黨,最後再昭告天下,以斷絕‘假冒朱三太子之名’來敵對我大清之人的妄念。”

“你是個明白人,隻可惜皇上未聽你谏。”

“皇上的做法我理解,聽朱三太子的臨死真言,或者說罵言,算是皇上極緻的自我忍耐和給明太祖朱元璋留了顔面。”

在玄烨的點頭中,納蘭繼續道:“将來皇上南巡拜谒明孝陵,可有底氣地說出:朕祭拜大明開國皇帝,是千古盛德之舉,想必誅殺朱三太子,亦能得到諒解。”

“轟隆——”

三人仰頭一看,天際毫無變化,夜幕無閃電裂空。

納蘭判斷:“皇上王爺,不是雷聲,是炮聲。”

玄烨震驚而起:“夜起炮響,百姓必驚,朕尊嚴何在!”

納蘭冷靜地将皇上勸坐,“炮響之因未明,不一定是烽火之兆,是軍械走火也未可知。”

“朕早該聽了你的進谏,叫兵部督促糧草和檢查軍備。”玄烨一臉懊悔,“秋雨冬雪接連不斷,再強大的紅衣炮陣,也經不起露天放置的天公摧殘啊!”

“尚不遲。”納蘭看向聲響傳來的方位,“炮台雖有磨損,但是彈藥儲存在倉庫,仍是完好。請皇上下令:調動兵部力量重築炮台;召集民間工匠打磨老化鈍化的軍備;讓工部協力各項工程進度、共鑄兼任防線。”

“準奏。”

玄烨不顧夜色,當即叫身邊的一等侍衛布哈泰先一步回宮,照着納蘭的話去傳皇帝口谕。

嶽樂對君臣佩服道:“側臣忠耿,皇帝英明,行事速決,是我大清之幸。”

玄烨左右握住納蘭和嶽樂的手,感慨道:“朕身邊有賢臣、有賢王,是萬幸之幸啊!”

*

福全和嶽樂挂帥征讨三藩之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兩位王爺身披康熙皇帝親賜的黃金戰甲,率領戰鬥力最強、吃苦力最優的兵力揮師南下。

軍陣從皇城走出,路過街道之時,老百姓們皆是夾道鼓舞士氣,盼切兩位王爺凱旋而歸。

嶽樂跟福全合計過後,決定先進軍江西,在江西的平原之上紮營,以避免陷入險峻山地而中了賊軍埋伏,進退無路。

清軍在江西穩住陣腳之後,嶽樂做出指示:

“我方保持實力,不與吳三桂正面交鋒!隻先集中力量切斷平西王與耿精忠的聯系,再做下一步計劃。”

嶽樂的戰略部署非常恰當,他深知:

這場戰役要想取勝,關鍵不是在吳三桂的人馬能否渡河,而是在兩方軍隊誰能夠奪取江西。

隻有占領了江西,才能砍掉吳三桂的兩方盟友:耿精忠與尚可喜。

而且——

吳三桂的人馬雖然勇猛,但内部卻狀況多發,上下軍心并不統一,将帥兵三者不和,是作戰的大忌;吳三桂整體的戰線拉的太長,糧草的補給速度和用量根本跟不上,這就使得人馬的戰鬥力大大下降,給了清軍制勝之機;吳三桂生性殘暴,失去軍心和民心已久,一旦得病無法動武,必将一潰千裡。

嶽樂深思熟慮:最終定在湖南與吳三桂決戰。

他頒布軍令狀道:

“前線将士,英勇殺敵者,按功行賞;逃竄畏懼者,知而殺無赦。後勤之師,巧傳物資者,必有嘉獎;自亂陣腳者,知而處極刑。另有軍中幕僚軍師,出佳策定軍心者,獎賞皆有;欺軍誤戰者,知而斬立決。”

将士、後勤之師、幕僚軍師,三方皆響應。

在嚴明的軍紀和得當的配合下,清軍勢如破竹,在湖南與吳三桂的叛軍進行殊死決戰。

叛軍因饑餓、士氣低沉、馬匹難馭等原因,逐漸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等到嶽樂和福全親率精兵殺入中軍帳中之時,叛軍已經全線動搖!叛軍的主将,有“小呂布”之稱的夏忠全和馬進寶竟然主動交出将印,投降清軍!

吳三桂得知夏馬二人投降的消息,一口鮮血沖天噴湧而出。

就此一病不起,苟延殘喘于自建的行宮之中。

*

前線捷報連傳。

康熙皇帝決定:等到“二征三藩”的戰役結束以後,自己要親自出城迎接嶽樂和福全,還要對全軍将士大加封賞。讓天下萬民同樂、共享太平盛世。

曾經如日中天的吳三桂,如今已是奄奄一息之态;曾經不可一世的耿精忠,如今已是投降乞饒;曾經搖擺不定的尚可喜,如今已是被狠戾的親兒子尚之信囚禁于家中,幾欲懸梁自盡!

“三藩倒矣!三藩将要平矣!隻差最後一擊!!”

康熙皇帝的聲線顫抖而激動。

“奴才等恭喜萬歲爺!”

顧問行和梁九功同時喜悅道。

康熙皇帝正要派人去把好消息告訴太皇太後和陪臣納蘭,卻不想聽到了一個意外的事實——

“你說什麼?”康熙皇帝怒問傳使,“朱三太子逃走了?”

“回皇上,此事千真萬确,奴才不敢造謠。”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