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康熙側臣·納蘭容若傳 > 第132章 第132章

第132章 第132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太皇太後開恩呐!”李公公連連磕頭,“奴才和徒弟常保常安隻是看見了融貴人的死,沒看見她是怎麼死的呀!”

“李公公,你在宮中幾年?你徒弟在宮中幾年?”蘇麻喇姑問,“你如此不經吓、如此被兩個不成器的徒弟迷慌了心智,跑到老祖宗面前來自失分寸,可不是給自己攬罪嗎?”

“蘇嬷嬷說的是。”李公公忽然清醒,“奴才再次給太皇太後回話,那日奴才和兩個徒弟親眼目睹融貴人自個失足落水,她的死因全在自個,跟誰都沒關系!”

“罷了。”孝莊道,“人呐,要想在後宮生存下去,就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都往契合時局的方向去說,李公公,你要是想知道融貴人是怎麼死的,我倒是可以說。”

李公公慌忙搖頭,“奴才不敢——”

“老祖宗可是為你好。”蘇麻喇姑道,“免得日後你也着了心魔,惶惶不可終日。”

李公公一磕頭,“奴才聽太皇太後訓示——”

“融貴人會死,是皇上的安排。”

孝莊簡明扼要,“她的死因倒也好說,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樣,所以她是領死而死。天子起殺戮,殺近身之人,從來不需多說理由。”

李公公冷汗滿額,一時之間竟然無從答話。

蘇麻喇姑道:“老祖宗可是把最關鍵的點都向李公公你做了明示,李公公你也應當好好在慈甯宮當差和為後宮息事甯人做出點有用的事來才行。”

李公公不停地用袖口擦着額頭,他心緒慌亂,唯獨明白了一點:

——融貴人既是自盡又不是,

——皇上既是操刀者又是,

這殘局,說白了不是還得讓人去收拾嗎?

太皇太後不方便出面,皇後娘娘沒有心力去管,這既然“保全皇上名聲”又要“讓後宮人人心服口服”的事,還得是由暫行協理六宮之權的惠妃娘娘來處理。

*

午後。

小有遮日的雲翳,小暑暫消,惠妃娘娘走在花園小徑上。

遠黛道:“融貴人之事未了,現在後宮各處的人,都是管不住嘴,議論的越發厲害了。”

惠妃穩步向前,“所謂協管六宮,管的不是人言議論、也不是行端檢德,而是各處的人的心思能不能都向着皇上。”

“娘娘說的有理。說歸說,鬥歸鬥,後宮的人心都往皇上身上靠是最要緊的,娘娘管的好,便是皇上想要達到的‘家和萬事興’的目的。”

“說白了,說與鬥之間,其實為己還不是等同于為皇上嗎?為了被皇上多看幾眼,為了讓皇上多停留一刻,嫔妃們誰不是帶着私心的?隻是‘私心’二字,用在她們自己身上就等于是‘對皇上無條件付出’罷了。”

“娘娘看得過于透徹,隻怕這份心思遲早也會被皇上琢明。”

“皇上早該知道了,不然也不會将協理六宮之權暫交本宮。”

午後果然花靜,花靜才能讓人冷靜。

冷靜方可智慧,智慧換得至上領會。

惠妃步入一個八角亭子裡小坐,安然地欣賞眼前風景。

隻是風景雖好,卻少了“一雙人”,若是表兄容若在,定會有詞可得、畫扇新題,品香共餘溫。

“娘娘。”遠黛輕喚,以做提醒。

“偶爾思他,卻又是尋常思他。”惠妃笑了笑。

惠妃很快就凝神于當下,她深知:皇上的顔面得保住,事情真相得瞞住,看破的東西一概不能說破。

要想做到這三點,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找個人來“說平”一切。

說者,言己之心聲也,顧全大局為上,不識大體為下;

平者,解難之行動也,泰然六宮為佳,危亂人心為敗。

巧說而擺平,二者兼得,是為最善。

“事情可千萬不能過渡到‘承擔’二字上面。”惠妃向遠黛道,“要是硬揪出一個‘替罪羊’來,那就是一樁比一樁冤。還好本宮想到了一個可以起作用的人。”

“是誰?”遠黛問。

“德嫔妹妹。”惠妃清晰道。

“娘娘的意思是?”

“皇上最近翻德嫔的牌子的次數多,本宮仔細一想,這會不會是皇上的一種刻意暗示呢?也許德嫔真的可以作為一把開鎖的鑰匙,一擊突破後宮當下的境遇。”

“娘娘打算如何做?”

*

次日,衆嫔妃一同聚在延禧宮。

惠妃并未一人獨大地坐在主位上,而是坐在側列居前偏上的位置,端慧地對衆嫔妃道:

“各位妹妹想必都有所聽聞,噶爾丹汗想與大清和親,指定了要納皇室宗親為王妃,而非請求皇上将公主事先定親後下嫁,可見其氣焰嚣張。所幸是皇上都為各位妹妹着想,沒有答應噶爾丹的無理要求,因此,各位妹妹都要念着皇上的恩善才是。”

衆嫔妃起身:“臣妾等謹記惠妃娘娘教誨。”

惠妃和氣道:“都請坐吧。”

德嫔道:“惠妃娘娘,臣妾有話要說。”

“妹妹有話直說就是。”

惠妃思忖着,到時候讓融貴人之事有所了結了,德嫔應是會按照彼此商量過的路子來走。

“臣妾近來承寵多,心裡卻是沒有一天不感念着皇後娘娘的。臣妾常常在皇上耳邊言及後宮的姐妹之情與家和之樂,皇上聽後,也沒有不是誇贊六宮的。”

“臣妾身邊的人早已瞧見融貴人神智不清,時時有尋死之象,便将此事如實告知了皇上。皇上聽罷,倒也沒有明确表态,隻是誰也沒有想到融貴人竟然死了,這原本就是責任在她的意外之事,卻讓一個小太監攪的後宮滿是風雨,實在是無趣也不值。”

此時,德嫔身邊的宮女在主子的暗示下往前幾步,跪在惠妃和衆嫔妃面前,道:“奴才可以作證,融貴人死前行為謬詭,言語紊亂,對身邊的下人多有無端責罰,思見皇上而不得,便違背宮歸做出了巫術之事!”

在衆嫔妃驚訝的目光中,那名宮女繼續道:

“融貴人身死當日,有下人向太皇太後揭發其使用巫術勾魂聖心的錯行,太皇太後便派了掌事大太監李福連李公公帶着兩位小太監一并去查。哪知道融貴人自己心虛,畏罪獨自前往池子,就想着将巫術之物扔掉,好銷毀證據。”

“結果就是蒼天有眼,惡人有惡報,她在扔東西的時候自個失足落水死了!這一幕又正好被小太監常保看見,才有了後續的一系列煩擾後宮安甯之事。”

榮妃馬佳氏問:“那小太監常保怎麼在融貴人死了的當天不說實話,非要等到過後再說有的沒的胡話,自己找死呢?”

德嫔的宮女道:“回榮妃娘娘,融貴人死的時候,目擊者也就李公公和常保常安三人,他們也是怕被當成幕後黑手的,為了避罪自然是不敢當下說。”

“她說的有理。”宜妃道,“這怪力亂神之事偏偏就發生在皇後娘娘待産期間,誰敢說?巫術以小見大,不管是用在哪方面、用在誰身上、為了求得什麼願,都是後宮最忌諱的。”

榮妃又問:“你是如何知道融貴人使用巫術來求恩寵的?”

德嫔的宮女道:“奴才去禦膳房交待給皇上準備的膳食時,聽見融貴人的侍女說的。那位侍女是奴才的同鄉,她的話不會有假。融貴人的巫術用具和針線,也是吩咐了那位侍女去向觀德殿的法師拿的。”

“好,”惠妃當機立斷,“即刻叫人去傳了法師來,叫法師當衆對峙真假!”

“惠妃娘娘何須這般急?”榮妃似乎掉進了局裡,逐步相信了那宮女的措辭,“那宮女若是說謊,就是死罪,臣妾料她也不敢。所以她的話可信,融貴人叫侍女找法師借物之事屬實。”

惠妃做出了嚴肅神色,指着那名宮女再問:“你說的可都是真話?”

德嫔的宮女道:“奴才所言,句句不假。”

惠妃便讓那位宮女起來和回到主子身邊,對衆嫔妃道:

“好在是噶爾丹汗沒有追究此事,否則拖到現在才讓真相水落石出,就是本宮的失職,皇上怪罪下來,六宮也是免不了一并擔罰的。要是驚動了皇後娘娘,要皇後娘娘在身子重的時候來向皇上請求從寬以待,各位妹妹心裡可是過意得去?”

見廳内一片沉默,惠妃息事甯人道:

“如今各位妹妹便是清楚了:融貴人之死,全是她的自我招緻,怪不得任何人。本宮會叫人去回了太皇太後和皇上,這事到此為止,就結了吧!”

衆嫔妃再次起身:“臣妾等,同惠妃娘娘之意。”

*

等衆嫔妃都散了以後,惠妃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她被遠黛扶着踏入了内室,躺靠在了近窗的長榻上。

“宮闱就是如此,永遠分不清黑白。要想結果最好,就必須找人出來磨砺話術,把罪和過錯都歸死者,才能讓事态過去。”

“娘娘,遠黛鬥膽問一句:照您看,融貴人是怎麼死的?”

“本宮看,融貴人是被皇上用計和設局殺死的,具體手法和做法,隻有皇上本人知道。”

“融貴人本就是皇上手裡的一顆棋子,入宮是為了皇上的戰意,賜死也是為了皇上的戰意,她的可悲就在于,史冊不會為她留名,隻會給皇上正名。”

“戰意?皇上不是不打漠北了嗎?”

“遠黛你錯了。皇上不是不打漠北,隻是把征戰噶爾丹的時間往後挪了而已。”

“娘娘可知道容若公子的意思?”

“表兄的意思,一是主張皇上在後期親征噶爾丹;二是希望那時候胤禔已經長大,可以跟随皇上一起出陣,勇戰敵寇、建立軍功;三是祈願大清領土完整,國泰民安。”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