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心:“好是好,就是太累了些。殿下志不在賺錢,不然隻需要幾幅字畫,就能賺下不少。”
茴香:“平常百姓不舍得花這個錢,富貴人家買來也隻知道附庸風雅。殿下還是不賣的好。”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
李意清心中默默贊同,她熬制烏梅湯隻是為了便宜百姓,若是想在舒州收支相抵,還需要想些别的薄利多銷的法子。
鍋中的水沸騰,咕噜咕噜冒着泡。
李意清忽然想起來太醫給自己寫過的食補藥膳。
那本後來被毓心整理成冊,又添加了一些王太醫傳授的方劑。
李意清和毓心描述了一個大概,毓心有了印象,“應該是帶了的,我去後院的庫房找找。”
毓心轉身離開,在後院好一通翻找,才抱着一本有着皺巴的冊子回來。
“殿下您瞧瞧,是這個嗎?”
李意清接過,随手拿了身邊的帕子擦去上面的灰塵,翻開幾頁讀完,欣喜道:“是這個!”
毓心和茴香也被她臉上的笑意所感染。
午時未到,院中有暖風吹過,樹上蟬鳴不止。茴香和毓心托腮坐在後面,看着李意清一頁一頁看過去。
每一頁,李意清多停留一會兒,考慮再三。
漸漸地,院中隻剩下紙張翻動的聲音。
李意清不慌不忙,舒州不沿海,比起周邊也不富裕,有一些昂貴的滋補品并不适用。
而宮中常見的促進食欲的湯劑,如平胃散,也不适用于賣給平頭百姓。
普通人家的百姓巴不得一天能少吃兩口,哪裡會遇到不想吃飯這種困境。
李意清看得仔細,左挑右選,選中了溫膽湯。
這是一種可以緩解病後膽寒不得眠的湯藥,最早是由前前朝宮廷醫師姚僧垣所撰寫。姚僧垣二十四歲始承家業,後被梁武帝召入皇宮得到賞識,任殿中醫師、太醫正等職位。這劑溫膽湯就是出自他編撰的醫書《集驗方》。
和烏梅湯一樣,幾乎所有的藥材熬制,都需要用水浸泡一炷香到半個時辰不等,以便藥性更好地溶出。
李意清之所以選中此方,除了可以和藥鋪更好地結合,也考慮到了藥材都是尋常物件,方便收集這一點。
“半夏、竹茹、枳實,陳皮和甘草,外加生姜少許。”李意清将這一頁書折角,默背一遍,記住用法用量,準備明日采買回來。
毓心看李意清心中有了決斷,擡聲喊道:“殿下,吃飯了!”
“這就來!”
李意清将書卷起,放在躺椅上。
午時天熱,會将正堂中吃飯用的桌椅搬到正院的樹蔭下,透透風。
今日的午飯有李意清心心念念的冬瓜盅,裡面煲着一隻老鴨。
一揭開蓋子,濃郁的香味鋪面而來,直沖味蕾。
加上一碗絲瓜湯和肉煸豆角,以及一串集市上新買的枇杷,組成了今日的午飯。
李意清喝了一碗鴨湯潤肺,吃飯的時候,忽然想到了在府衙的元辭章。
府衙的菜色還不如京城六部的夥房,等去了周邊縣城,吃的隻會更差。
李意清沒有說,她有一點心疼。
沒有那麼疾風驟雨,隻是忽然像是被針紮到,短暫而尖銳。
飯後,大鍋中的烏梅湯也已經煮開,撒入碎冰糖後,等涼了就可以喝。
李意清将要送去藥鋪的一部分留存完好,将剩下的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留在家中飲用,另一部分準備在滕夫人和滕子鶴來訪的時候送出去。
最後一小份準備送去給劉阿婆,這幾日事忙,她已經好幾日沒有去看望了。
和茴香打了一聲招呼,李意清就到了隔壁院子。
劉阿婆正在門前的菜畦灑水。她身形佝偻,很費力地将壇子裡的水端到前院。
雖然辛勞,但是精神遠非初見可比。
“劉阿婆。”李意清喚了一聲,将酸梅湯放在一旁,看着劉婆婆新開耕出的兩壟菜地,笑着道:“阿婆想種什麼?這個季節胡瓜上市,但是要種也來得及,還有豆角苦瓜……”
劉阿婆忽然道:“蘿蔔。”
這是劉阿婆第一次提出自己的意見。
李意清怔了一下,才反應過來真的是劉阿婆在和自己說話。
劉阿婆重複了一遍,“就種蘿蔔吧。等入了冬,可以炖豬肉蘿蔔湯。”
李意清:“好啊,等明日上街,我幫阿婆帶一些回來。”
劉阿婆露出一個笑,汗水順着她灰白的鬓發滑落,滴落麻灰色的布衫。
李意清盛出一碗烏梅湯,送到劉阿婆的手邊,“阿婆,先坐下喝完湯吧。”
劉阿婆“哎”了一聲,接過李意清遞過來的碗。
她喝了兩口,眯起了眼睛,發出低低的感歎:“真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