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緊不慢的過着,眼看就要到年底了。這時的小院已經不是小院了,而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貴族府邸。主屋已經移到了山腳下,這并不是奇迹,隻是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很短的時間裡,山腳的平壩子上建起了一座新的兩層樓房。房子依舊是木結構的,全木結構的樓房在這裡還是很常見,雖然沒有一般的農家土屋暖和,但更能凸顯家族的階層和地位。在不限預算的情況下,搭樓房所需要的木頭、木闆、木條、磚瓦都是買的木材鋪裡最好的,農閑的時候工人又好請,所以當地基打好以後,隻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建好了。房屋的結構跟以前的大緻相似,唐風母女還是分别住在二樓的兩間卧室裡,二樓的另一個房間則設成了書房,因為新建的小樓整個地基比原來的大了兩倍,所以二樓的三個房間都很寬敞。值得一提的是,在小樓的後面打地基的時候如唐風所願挖到了一處溫泉,泉眼雖不大,水溫卻不低,大約有四十度左右。于是唐風命人用碎石子在泉眼左邊圍了一個池子,冬季的時候加一個蓋蓋上,利于保持水溫的溫度;泉眼右邊開出一個十幾米的水道,連接另一個池子,因為泉水暴露在空氣裡流了一段,所以這個池子的溫度要稍微低些,這樣唐風母女在泡溫泉的時候,就不會被燙到。再将整個府邸從原先規劃的位置往前移了二十米,利用巴郡地形的特殊性,便形成了三米多的落差,這樣唐風母女居住的二樓和泡溫泉的池子就基本處于同一高度,然後在二樓和右邊溫泉池的平台中間架了一個天橋,母女倆一出卧室就可以直接從天橋過去泡溫泉了。接着在溫泉周圍栽種一人多高的薔薇花牆,既保證了隐私,又為整個建築增添了色彩。
樓下原來的小憩室還是小憩室,隻是比原來的面積大了好多,可以擺下兩個貴妃椅。小憩室的對面如唐風所願開辟了衛生間和洗浴間,衛生間的污物和污水可以通過預留的下水道一直排到外面菜地邊挖出的漚糞池裡,作為農作物的肥料;而洗浴間的污水則通過另一條預留的水道流入院外的河裡。進水則是從泉眼左邊那個溫泉池裡流出來的水,用打通了竹節的竹子把水從水池引到房間裡面,用起來很方便。原先的儲藏室還是儲藏室,雖然面積也比原來的大了很多,但這個儲藏室從建好開始就隻放屬于唐風母女的各種物品,除了玲珑可以進出外,其他人一律不準進入。而堂屋更是氣派,不僅比原來的面積大了兩倍,而且把原來的茶幾式的小方桌換成了高高的八仙桌,坐塌全部換成了有靠背的椅子,唐風母女把它設定為會客廳和飯廳。整個小樓上上下下的家具全是用上等的紅木做的,式樣是唐風提供的明清時代的大戶人家所用的樣式。出了正房,兩側則是東西廂房,由于唐風母女在這裡沒有更多的親人,便把這些屋子分給了女仆們和帶着家眷的工匠們,當然必須給巴誠和玲珑各單獨留一間,畢竟一個是外管事,而且祖上世代的忠誠與堅守都功不可沒;另一個是内管家,對于唐風母女來說又是比較貼身和貼心的仆人,都是很重要的人物所以東西廂房的第一間分别屬于玲珑和巴誠。
正房和東西廂房圍成的是一個寬闊的正院,整個正院被一個“十”字型的石子路分成四個方塊,每一塊按“春、夏、秋、冬”四季種植花草樹木,這樣每個季節都可以看到盛開的鮮花,可以讓院子在每一季都充滿生氣。“十”字的正上方通往正房,站在“十”字中間面對正房,兩旁的路則通往東西兩邊廂房,而“十”字的下方則通往“垂花門”,這是第一院落和第二院落(即正院)的通道。穿過“垂花門”,就來到了第一院落。第一院落的兩邊也有很多房間,面對“垂花門”,右邊是男仆們的居所,左邊幾間是儲藏室、廚房、柴房、浣洗房、仆人們的洗浴房和茅房。不得不說,唐風母女對仆人們還是很照顧的,畢竟是接受現代教育長大的,階級觀念不太重,覺得好東西應該共享,所以仆人們洗浴的水也是用竹子引過來的溫泉水,仆人們對此感激涕零,覺得自己一定是前世做了很多好事,今生才可以遇到這麼好的主人。
正對着“垂花門”的那一排是鐵匠、木匠、泥瓦匠的工作間。鐵匠工作間裡有不少好鐵料(其實不過是唐風買的生鐵坯),按照圖紙,鐵匠們已經打制了不少不知道幹什麼用的小物件,然後用油細細的搽了,再用油布包好,最後分門别類的碼好,放置在工作間的一處空地上。而目前,鐵匠們正按唐風的吩咐在攻克把兩輪馬車變成四輪馬車後的轉向問題。從古代到近代,兩輪馬車都大行其道,主要是因為國内道路情況複雜,大部分道路并不标準,兩輪馬車相對輕便,行駛性能好些。四輪馬車其實一直都有,一般來說是用來運貨,這樣馬拉起來也要輕松些,但是一直沒有解決轉向問題,彎道全靠蠻力拖動來轉彎。據說平原地區也有具備轉向功能的四輪馬車,卻一直沒有找到具體證據。棧道是很寬的,至少到唐代都還很寬,因為唐朝後期的皇帝一遇到兵變就往蜀中逃跑,皇帝的車駕都可以通行,普通寬度的車通行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關于減震,古代馬車也是有減震裝置的,這種裝置叫伏兔,估計是因為道路太不平坦,所以減震效果并不十分明顯。至于彈簧,唐風倒是有,但是怎麼安裝就一竅不通了,索性一并扔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研究。
木匠的活兒更快,除了父子二人以外,又從買入的半大小子裡面挑了幾個有天賦的弟子,按照唐風所說的流水線,很快把最早交給他們做參考的明清家具的小樣完美的複制了出來,讓唐風母女從跪坐的困境中得到了解放。木匠們現在正根據唐風的要求,設計和改造馬車車廂,以期讓未來的長途旅行變得更舒适一些。